分享到: | 更多 |
一个人得病最深,莫过于病入膏肓而自以为没病。古有蔡桓公,神医扁鹊几次提醒“不治将恐深”,蔡桓公先不屑、后不理、再不悦,可身体毛病显露时再想医治,已无力回天。与其说蔡桓公死于病症,不如说亡于讳疾忌医。实乃可叹可悲!
现在,许多官员也是如此。虽科技突飞,医技猛进,顽疾有解,但精神和作风“疾病”藏得深、诊不清、治愈难,身陷囹圄才求索良医。此时,虽有扁鹊、俞跗之巧,也药石无用。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问题在于,有些人作风上明明犯了病,却回避病情、掩盖病情、漠视病情,有病不治,最后小病拖成大病、一人病蔓延成众人病,易治病演变成膏肓病。尤其是一些“重症”将入笼者,还愣说“身体倍棒”。譬如在被组织调查期间,万庆良还到会所大吃大喝,谭力还与企业老板打高尔夫,韩先聪被调查当天还有两场饭局。这些落马官员,正是长期回避漠视作风问题,才最终走上末路。
“伤疤见光易好,伤口捂着易烂”。明明内疾外显,地球人都知道,自己也清楚病在哪里,还揣着明白装糊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即将收尾,但是暴露出来一些问题仍需敲响警钟。一些党员干部不痛不痒的自我批评,用班子问题代替个人问题,说明诊治别人容易,但要拿自己“开刀”却躲躲藏藏、不情不愿。他们以为病在自身、外人不晓,干脆想蒙混躲过去,就像鲁迅所描绘的:“患着浮肿,而讳疾忌医,但愿别人糊涂,误认他为肥胖。”隐瞒和掩饰病情,只会加速病情,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其结果可想而知。
曾有贪官反思自己蜕变轨迹时“抱怨”:我每年领导班子测评都排在前三名,组织上从来没有找过我谈话,哪怕是提醒我一句也好。诿过于人的嘴脸暴露无遗,但也提醒我们,当初身边同志若能对他身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敢于“红红脸、出出汗”,也许就能早纠正、早挽救。惜乎有些人碰到这种情况,还自谦“平庸”“眼拙”,见危不救、视若无病,甚至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培植了病菌,助推了病情,间接制造了病人。“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不但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还应该是基本的道德底线。
如果说病人病情加重,医生有推卸不掉的责任,那么,党纪不张,作风恶化,监督部门也难辞其咎。有的纪检监察干部怕得罪人,看到问题和没有看到一样,听到反映和没有听到一样,对监督畏首畏尾。有的纪委书记只想着与同级党委搞好关系,发现问题不主动向上汇报,却任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背后反映的其实是不愿监督、不敢负责。试想,放任病人病情自流,该吃药时不提醒,该动手术时不动刀,与谋杀病患何异?纪检监察发挥不了监督作用,履行不了监督责任,何尝不是对不良作风的纵容。
夫病已成必药之。有道是“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有莠就必除,有疾则必医,来不得半点马虎。而且还要早治、快治、大治、根治,才能恢复健康。要学关公咬牙“刮骨疗伤”,虽皮开肉绽,但可毒血涤尽;虽疼得剜心刺骨,但祛病消灾。千万莫做桓公,不听规劝,小病成疴,自酿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