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经过8天的长途旅行,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于11月1日凌晨返回地球,这标志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又迈进了一大步!
梦想总令人憧憬,圆梦之旅却困难重重,需要付出辛劳的汗水、泪水乃至生命。本报记者全程采访了这次发射任务,深深被平凡之中见伟大的航天人感动。今天我们刊发这篇采访手记,谨向所有的航天人,以及所有为了实现中国梦而不畏艰险、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人们,致以由衷的敬意!
——编 者
10月24日凌晨2时,随着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的顺利发射升空,我国探月工程再入返回飞行试验首战告捷。
那一晚,“月亮城”西昌夜空清朗,星斗满天,映衬的火箭腾空瞬间格外壮美。
那一晚,兴奋战胜疲惫,又是一夜无眠。
返回北京的路上,翻看微信朋友圈,同行们的留言几度令我眼眶湿润——
“短短几日,从茫然不知‘月亮城’,到眷恋大凉山深处,说到底,是因为那些人和那些事。”
“‘三年的等待,只为和她擦肩而过’。这次任务是试验任务,不落月,三年的准备,只为与月球擦肩而过。这句话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没有出现在稿件中,但我相信,每一位为之付出过的人,都将铭记这段经历。”
……
我深信这些文字并不是刻意煽情,而是每一位参与报道的同行们最真诚的心声。于我,也是一样,每次报道航天任务,心里都是满满的自豪、敬佩和感动。
当然,被感动的不只是我们,还有数以亿计守候在电视机和电脑前或用手机观看的人们。
之所以感动,是因为中华民族飞天和探月梦想的实现。
飞离地球、遨游太空,这是地球人与生俱来的愿望。可是,这个愿望对于中国人而言,实现起来却是如此不易。自身的技术落后和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让我们的飞天之路步履艰难。但也正是这些困难,更加激发了中国航天人的斗志。他们埋头苦干,矢志赶超,在短短的50多年间就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让中国人的飞天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当亲眼见证梦想成真的瞬间,怎能让人不感动?
之所以感动,是因为勤奋朴实,无私奉献的中国航天人。
老一辈航天人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辛苦,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经受了生命极限的严酷考验。新一辈航天人依然继承了这种热爱祖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严谨务实的航天精神。远离城市,远离家人,在偏远的发射场和试验地一待就是几个月,对他们来说习以为常,没日没夜的攻坚克难更是家常便饭。亲人离世、孩子出生……太多太多人生重要的时刻,他们都无法亲临,只能将思念、悲痛和欢欣深藏心底。采访或闲聊中,我经常会问他们觉得苦不苦,回答是:当然苦,但等到任务成功的那一刻,喜悦和自豪就会将所有的苦都化为甜,一切都是值得的。这就是我们可爱的航天人。
之所以感动,还因为每一位为航天事业付出的平凡人。
在之前的采访中曾听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当从事航天事业的儿子因为劳累过度牺牲在工作岗位上时,老两口没有任何埋怨,向单位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能不能到儿子工作过的办公室、车间、试验场去看一看、走一走?像这样在背后一直默默支持航天事业的航天人家属还有很多很多,虽然他们没能在一线,但他们的分担、理解和包容却功不可没。
还有那些为保障每次发射、每次试验成功的后勤保障人员,以及那些为报道好每次发射任务而努力的新闻同行们……甘愿为飞天梦想尽己所能,这种情怀怎能不令人感动?
航天为何总让我们感动?我想,答案就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