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前几天,邻居老李的儿子与隔壁的同龄孩子不知因为什么争吵了起来,后来还动起了手脚。老李听到动静后,把儿子拉回家,关严门窗,好好地进行了一番“暗室教育”。
过后,老李来我家串门,对儿子与人吵架的事依然耿耿于怀。他恨铁不成钢地对我说:“我那儿子真没出息,别人总是欺侮他。我告诉他,以后碰上这种事,一点不用害怕,该还手就得还手。”我听后非常吃惊,想不到老李竟然这样教育孩子。但实际上,老李所采用的“暗室教育”方式,在如今的家长当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我突然很怀念小时候我们那一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那就是当众教育或者当街教育。记得有一次,我与一个孩子打架吃了亏,马上跑回家“搬救兵”,父亲跟着我来到了街上,但他并没帮我教训打我的那个孩子,而是当着街坊邻居等众人的面,把我好好地训了一顿:“跟人打架本来就不应该,被人打了也是白打,指望大人帮助你想都别想。两人拉个手,还是好朋友。”我看到街坊邻居都在点头,对父亲的这种“教育”方法表示认同。
在以前,每当孩子犯了错,家长都习惯性地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育孩子,根本不怕“家丑”外扬。比如,一个孩子偷拿了别人的东西,家长就会大声地呵斥孩子:“赶快上门去认个错,如果再犯这种事,别怪我不客气。”
这种当众或者当街教育,往往对教育犯错的孩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这种教育方式开放、透明,家长如果教导有偏差,街坊邻居就会出面纠正;其次,当众教育或者当街教育,众目睽睽之下,能够让孩子记忆深刻,并引以为戒;再者,当众教育或者当街教育,也能够起到提醒、警戒其他孩子的作用。
而如今,这种当众或者当街教育犯错孩子的场景已经难得一见了,家长往往把孩子拉回家,关上门窗后进行“暗室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得当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像前文所提的老李那样,弄不好还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把孩子往不正确的方向上引。
我一直觉得,家长当众或者当街教育犯错孩子的事情,是一种非常值得借鉴的方式。当然,这种当众教育也要拿捏好分寸,不能用力过猛,以免伤及孩子的自尊心。
本报评论版“草野·宇下”栏目长期征集读者来信。我们期待收到来自不同地方的中国故事,倾听来自不同行业群体的声音,尤其欢迎来自基层的生动细节,反映时代进步的细微变化。
来稿以记叙为主,无须过多评论;务求简短,言之有物;务必真实,不虚构,不夸大。我们尊重表达的权利,相信真实的力量。愿用我们有限的版面,撑起一方公民发言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