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赵仁伟:愿社会读懂残疾人的心
赵仁伟 //www.workercn.cn2014-12-03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曾经我时常抱怨,老天和我开了个太大的玩笑。大二那年暑假,在帮家人晒绿豆时,我因为中暑从房顶摔下来,高位截瘫,除了头以外,全身其他部位都不能动。

  只能吃低保,仰仗新农合,我沉郁了好长一段时间。让我重燃生活渴望的,是村里通了宽带,在政府和热心人的帮助下,我用上了电脑,学会了用嘴咬着筷子打字。它让我重新接入了外面的世界,敢于梦想自己的工作和事业。

  然而,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要融入社会,走出去就是无比艰难的第一步。无数次一个人躺在屋里,透过窗户,呆呆地望着人们在小区的健身场锻炼身体。我只能深深叹口气,转过头。生病后,我已经很多年没下过地了。

  有一次,一位老同学来看我,推着轮椅带我出去转悠。在一家商场门口,面对高高的台阶,我对同学说:“不去了吧,我上不去。”同学说:“没事,我找人帮忙抬你上去。”被几个好心人抬上台阶后,一个保安指了指门口贴的告示,“轮椅和盲竿不能进入商场”,我感到异常尴尬。从那以后,我告诉自己,没事还是多在家里呆着。

  曾经认识一位残友,他用了一个月穿越新疆,让我们这些残疾朋友非常羡慕。然而,不幸的是,这位朋友回到家后不久就住进了医院,原因是他沿着熟悉的盲道前进,盲道居然被施工队挖开了……

  从大环境上讲,这些年,国内残疾人的境遇还是有了很大改善。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尚日渐形成,残疾人的社会权利有了更多保障,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大为减少。

  然而,每次坐着轮椅出去,我能感觉到,周围的目光中同情多于正视。就内心而言,残疾人更希望社会把自己当正常人对待。社会应该关注残疾人的心理需求,而不是以想当然的方式去帮我们。过分的同情只会弱化我们的生存能力、助长依赖心理。

  只有站在残疾人的角度去给予关爱,我们的潜能及人生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我们渴望有一天,残疾人不再是被动的受助对象,而是变为平等参与的主体,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分子,实现人生价值。

  时常想起国际残奥会主席克雷文坐着轮椅在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你将会发现,那些你本以为存在于世上的差别其实远非那么明显。你们将会看到我们共处同一个世界。”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残疾人的生存状态,其实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真实的反映。我非常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除了看到高大的建筑、华丽的场馆外,还能在大街小巷看见残疾人畅行无阻。他们的脸上,是安详,而不是焦虑;是快乐,而不是阴郁。

  这就是我心中的中国梦:阳光、色彩、音乐、运动……对残疾人来说不再一生难求;读书、工作、爱情、聚会……也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山峡谷。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