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前几天,我去乡下看望表舅,舅母说表舅正在山上帮人采摘胡柚。胡柚是我们当地的一种特色水果,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一定的种植规模。每到胡柚成熟的季节,一些种植大户忙不过来,就会雇人采摘,每人每天的工资是200元,还提供午餐和晚餐。
表舅今年已经58岁,今年以来,他一直没闲着。春天帮人耕地,夏天帮人插秧,秋天帮人收茶籽,冬天帮人摘胡柚,虽然累一些,但出一天工有150元到200元的收入。一个年近六旬的老人,一年下来能赚两三万元,这在农村已经很不错了。
与此对比鲜明的是,表舅的儿子小武,虽然是个身强力壮的大小伙,却每天在家里蒙头睡大觉。小武今年26岁,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跟许多农村青年一样,选择了去城里打工。小武做过保安、当过服务生,也跑过销售,但每一份工作都没能干满一年。虽然他找过许多工作,但要么是用工单位嫌弃他学历低、经验少、能力差,要么是他抱怨工资低、工作太累、没前途。
就这样,在7月份的时候,他回到了家。但是,家里任何事情他都不管不顾,一天到晚不是睡觉就是看电视,吃的用的全是父母赚回来的辛苦钱。如果父母说他几句,他还责怪父母没本事,没能给自己提供好的出路。
我了解到这些情况,心里有些气不过,就把小武从被窝里扯了出来。我说:“你一个大小伙,一天到晚无所事事,为啥不跟你老父亲一样去帮人干农活?一个月算你只干20天,也有4000元的收入,比在城里打工划算得多。”
小武发出一声不屑的声音:“我一个年轻人,让我去干农村的活,去赚那种钱,还不让人笑话死?你没看到吗,现在帮人干农活的全是老人和妇女。”我无奈地说:“赚钱还分在城里赚和在农村赚吗?在农村赚钱,难道就丢人现眼了?”小武没有再搭理我,又蒙上头睡觉。
我走到表舅采摘胡柚的地方,一眼望去,确实如小武所言,干活的全都是些老人或妇女,根本看不到青壮男劳力。
农村青壮男劳力都去哪儿了?难道都像小武那样,不乐意甚至不屑于在农村赚钱?他们真的不愿干他们的祖辈们曾经赖以生存的农活了?
这些年来,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扶持政策越来越多,力度也越来越大,一些有眼光的人开始发展规模农业,需要很多人工。但是,由于大量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只能雇用留守的老人和妇女。另一方面,许多年轻人看不起生他养他的农村和农业,即使背井离乡在城市里苦苦挣扎,也不愿回到老家赚钱。
在很多人的眼中,“农村”是一个很沉重的词。它似乎是贫穷、落后、愚昧、闭塞的代名词,是被时代遗忘的角落。年轻一代,都希望洗脚上田,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但是,通过高考、打工等途径实现“城市梦”毕竟只有一小部分,很多人依然没有被城市接纳,这些人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