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古语云:“物洗则洁,心洗则清。”
北宋官员赵概就善于“洗心”。他在案头摆放一个瓶子,以及黑白两种豆子。“起一善念,投一白豆于瓶;起一恶念,投一黑豆于瓶。”刚开始,黑豆甚多。后来随着他时时内省、磨砺克制、改过迁善,瓶中的白豆越来越多,黑豆越来越少。赵概也以高德之士名世。
“人者,心之器也。”人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欲望,总会面对这种那种的诱惑,进而引发心动,影响行动。正因此,古往今来的贤明之人,都注重克己修身,以求知明而行无过。普通人要“洗心”,为官者更要“洗心”,因为他们“行一善,胜寻常人百千万亿善;行一恶,胜寻常人百千万亿恶”。
为官者“洗心”,污垢有哪些?贪图财利的物欲、贪求地位的权欲、贪恋美色的情欲,脱离群众的淡漠、背离法纪的侥幸、远离担当的逃避等等。这些污垢蒙了心,理想信念就会式微、党纪国法就敢践踏、道德伦理就能抛弃,以至于什么财礼都敢收,什么坏事都敢做,什么位置都敢争,什么手段都敢用,“其心甚污,其行甚恶”。
这些年,党中央强力正风肃纪、重拳惩腐反贪,落马的党员干部为数不少。他们陷入泥潭中,走向不归路,无一不是“污垢”蒙了心。言为心声,从他们的一些忏悔之言,便能窥得一二。比如,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说:“好的玉石玉器资源稀缺,不可再生,留给后代远比留其他钱财更安全。”江苏新沂市农机局原局长马树刚说:“为别人办事,好处费不拿白不拿。”浙江温州虹丰粮油集团原董事长朱文奇说:“土地是个宝,不在这里为自己做点文章,太可惜了。”有心如此,行焉能正?
行为端正,心必洁净而坦荡。周恩来在南开读书时就注重修身修心,他曾用纸糊了面“镜子”,每天都要照一照。上面写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周恩来由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成长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一生立身处世,莫不能看到这面“镜子”的影响。
党员干部的心净不净,看似深藏于内,实则一目了然,他们是“以百姓之心为心”,还是利欲熏心,群众清清楚楚。心不净行不端者,即便贪得一时之快、逞得一时之威,但总有一天会遭人唾弃、落网入狱。而那些守纪律如履薄冰、守规矩如临深渊,“心中只有群众,唯独没有自己”的党员干部,虽然可能手头有些拮据、日子过得清贫,但群众对其心怀敬重、充满爱戴。
“万般补养皆虚伪,惟有操心是要规。”党员干部洗去蒙心污垢,就要不怕痛、不惧失,要以党的信仰和宗旨为清水,以党纪国法为洁具;以红色文化廉政文化为清水,以群众呼声和诉求为洁具,反复洗、经常洗。心洁净了,才能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洁心正己,绝非一日之功。西汉辞赋家枚乘讲过一番道理:“磨礲砥砺,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党员干部保持内心洁净也需要不断砥砺、不断积累,从严从实才显其真,持之以恒方见其效。
人民日报:“八小时之外”不可忽视 2009-06-10 |
人民日报:“八小时之外”不可忽视 2009-06-10 |
中国网:官员“知难而进”是一种境界 2008-12-10 |
中国网:官员“知难而进”是一种境界 2008-12-10 |
完颜平:期待反腐禁令硬碰硬 2011-02-11 |
王朝明:“岛是大海的脊梁” 2012-06-26 |
声音·法治 2013-01-11 |
姜 赟:让榜样之光照亮前路 2014-07-11 |
人民时评:领导干部的“八小时之外”不可忽视 2009-06-12 |
南京日报:狠刹干部“玩乐风” 2009-0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