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芬兰电信业巨头诺基亚把手机业务打包卖给微软之后,只剩下网络、技术、地图三部分。曾称霸全球手机市场的辉煌团队,已不再属于芬兰公司。一时间,唱衰诺基亚的声音铺天盖地。当然,也有替诺基亚正名的,大都是讲公司盈利能力好转、股东信心恢复等。
不过,如果我们转变思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诺基亚敢于在危难之际“断臂”求生,其实体现了芬兰企业界难能可贵的传统品质——螺丝钉精神。
螺丝钉精神?要说对这个名词的理解,我们恐怕还是从雷锋那里学来的。雷锋的螺丝钉精神与诺基亚交割手机部门,两件事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实际上却有共通之处。
芬兰自古是瑞典和沙俄的领地,直到1917年才建立自己的国家。同时,生活在极寒地区的芬兰人,与生俱来拥有一股执着、坚定的倔劲儿。屈居人下的历史,薄弱的国家根基,以及倔强的民族性格,造就了芬兰企业界独有的品质——不奢求成为全球巨擘,却一定要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钻研到极致。
芬兰与瑞典、挪威、丹麦、冰岛被称为北欧五国,而进入全球500强的芬兰企业屈指可数,数量远不及挪威、瑞典和丹麦。不过,芬兰常被评为最具竞争力的国家、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其原因就是,芬兰有一大批高科技中小企业,它们为产业链各端提供技术支持,并往往占据可观市场份额。
比如,与诺基亚同源的诺记轮胎,就不曾指望靠量产与大陆、普利司通、米其林等国际知名品牌拼天下,而是靠钻研雪地轮胎技术,牢牢占据了寒冷地区替换胎市场。
再比如,致力于提升手机体验流畅度的软件公司Tuxera,是全球领先的文件系统软件的开发商和供应商。公司虽然总共只有十几个人,却能占据全球90%的市场份额,连中国的小米手机也是它的客户。
我在芬兰采访中发现,不管是企业家还是创业者,都说不出什么豪言壮语。即便是在北极圈内经营玻璃屋酒店而名噪世界的狂人尤西·埃拉莫,在谈及自己的梦想时,也只是说想再多盖几个玻璃屋,“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躺在雪地里看极光”。
诺基亚是罕有的杀入世界500强的芬兰企业。也许是还不适应在全球化时代充当领导者,它在辉煌了20年之后失误频频,最终不得不回到靠卖技术求生的路数。它断臂求生乃不得已而为之——做不了火车头,就做一颗有用的螺丝钉吧。
雷锋的“螺丝钉精神”,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主旋律。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人人都想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那时候的中国,与刚刚摆脱大国摆布、立志脱贫崛起的芬兰十分相似。
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国民经济不断创造奇迹。一大批顶着世界500强光环的国有企业应运而生,到处都在喊“做大”“做强”。然而,当粗放型增长遇到瓶颈、人口红利逐渐消逝时,人们才发现,关键技术、核心竞争力是买不来的,必须靠一点一滴的长期积累。
实际上,中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积极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在这个关键阶段,不妨像芬兰这样的小国那样,脑子里不装着什么“做大”“做强”,而是先一门心思发挥好“螺丝钉精神”。
设想有一天,国有企业失去政府庇护,在全球市场上与各国对手白刃相拼,那些缺少核心技术、盈利能力孱弱的企业,面临的将不仅是“断臂”,恐怕还有大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