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婷婷姐姐说,今天老师带她们去参观六朝博物馆,我也要去!”下班一进门,女儿就嘟着小嘴来提要求。婷婷是女儿的小伙伴,住在我们楼下,准确地说,是借住在我们这幢楼的地下室里。她的爸爸妈妈是小区保洁,爷爷负责小区绿化。婷婷一出生,就生活在这座离家乡几百公里的城市。
去年春节前的一天,女儿带着哭腔告诉我,婷婷姐姐过年回老家后就不再回来了。问了婷婷妈妈得知,原来婷婷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但听说在城里入学得交赞助费,否则只有回原籍。“迟早要回老家去的!”婷婷妈叹道,他们一家对婷婷在南京上学一直不敢抱希望。
咦,报上不是说国家年内就下文,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么?我帮她咨询了南京市教育部门,一位负责人说,从2003年开始就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行了同城待遇,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公办校就读。只要包括身份证、户口簿、独生子女证、暂住证以及劳动合同的“五证”齐全,就可以在暂住地小学接受义务教育。
果然,不久,婷婷妈妈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她也去学校具体咨询过了,不需要交任何费用。2014年9月,婷婷背起小书包,和小区里的同龄孩子一起,成为了南京公立小学的一名学生。
据南京市教育局统计,2014年,南京共接收像婷婷这样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7.88万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公办学校入学率98.82%。而2014年初修订后的《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籍管理规定》和《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籍管理规定》,将学生学籍与户籍脱钩、考籍与学籍对应,从法律制度层面上,保证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和城市孩子“同城待遇、同班就读、同步发展”。
不仅仅是南京。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实施,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开始建立,“农”和“非农”的界线没了,接受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在更多的城市、更广的群体内实现了。这些实实在在的改革举措,让很多人、很多家庭有了真切的幸福感。
婷婷赶上了好时候。我先生有个同学,就是历史上“农转非”的受益者。对比过去,如今很多“农转非”者开始回头申请“非转农”,让人感慨万千。这位朋友还写了一篇文章,发在微信朋友圈里,“人口实现自主双向流动,社会因此充满活力,个人也因此拥有更多机会,这才是我们每个个体真正获得自由的表征,而自由激发创造力,提升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反哺社会,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面对他的真情流露,我用力点了赞。
是啊,户籍制度的今昔变迁,让我们清晰看到通往中国梦的路。改革的推进,又背负着普通老百姓多少期待。这不正是改革的含金量、群众的获得感之所在吗?
人民日报:为中国赢得下一个十年 2013-03-18 |
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梦想出发 2013-03-19 |
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梦想出发 2013-03-19 |
满怀信心走好中国道路 2013-03-19 |
拿出实干的精神与劲头 2013-03-19 |
务实是最质朴的方法论 2013-03-20 |
光明日报:认真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 2013-04-10 |
中工时评:自觉做中国道路实践者 2013-04-11 |
正 楷:这一年,世界叫响“中国梦” 2013-12-31 |
经济日报:春天的声音 2014-0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