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突然间发现,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情怀时代”。从路边的小吃店到手机品牌,从热门软件应用到青春电影,“情怀”成了常用的营销噱头。只不过,面对着一道道“情怀盛宴”,我们很多人都患上了“情怀不适症”——虚浮的感慨常挂在嘴边,但很少触动,很少共鸣。
当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靠着挥舞情怀的大旗搅动商业狂欢,情怀俨然已成为一种商品。沾染了铜臭味的情怀,终究少了几分纯粹,便也难以真正让人为之心动。尤其当情怀成为一张牌,内里却空空如也时再来兜售情怀,“情怀”就成了劣质产品、俗套电影的护身符。这种异变本身就是对情怀的侮辱,难怪大家不买账。
如果创业者真有“努力去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情怀,必然会有苦练内功、精益求精的踏实和努力,贡献出无可挑剔的诚意产品;如果文艺工作者真有追忆青春、缅怀青春、歌颂青春的情怀,他们的视角必然不会陷入“无堕胎,不青春”的窠臼,而会带着“人无再少年”的悲悯和郑重,对后辈多一些正向的积极引导。
近些年,有不少好词都被用滥了。“怀旧”如此,“仁波切”如此,“情怀”也是如此。从“商业情怀化”渐次演变成“情怀商业化”,那个曾被我们小心翼翼安放在内心某个纯洁角落的情怀,就变成了“生意”的奴隶。越来越多的人用商业模式和思维“经营”情怀,情怀便会被资本驱逐,被铜臭侵蚀,被欲望置换。
如今,有很多人开始反思“情怀”和“生意”的关系,有人提出两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但是,也许我们应该跳出问题本身:世界之大,并非全都是商业王国的领地;商业规则并不能通行于人们精神世界的每一个领域,情怀也许本就适合在商业王国的领地之外安居。
真正的情怀是什么?它应该是从内心汩汩向外涌出的赤诚,而不是生拉硬拽生搬硬套的攀附;应该是从灵魂中不能自抑地喷发出来的激情,而不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空概念;应该是面对过往时光的甜蜜叹息,而不是营造财富未来的精致算计;应该是对自己心之所爱的温柔的坚持,而不是为达别样目的的伪装的操守。
当一些人开始将“情怀”当成一张牌,情怀就成了他们的工具,甚至成了道具。没有了心之念念,只剩了口在嚷嚷,哪里还有情怀?事实上,这张牌如今已经有点被打滥了。面对越来越敏锐的受众,这张牌有时根本打不出来,只能窝在手里。
潮 白:鞍钢事故报道的两处“硬伤” 2012-02-22 |
张保振:一比一看 文字减半 2012-12-27 |
戈 非:草莓音乐节,更为开放的状态 2013-05-03 |
西安晚报:今天我们怎样爱国 2009-09-28 |
西安晚报:今天我们怎样爱国 2009-09-28 |
南方日报:台湾金曲奖的保守与前卫 2009-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