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我从小城来,在省城蛰居多年,再回小城去,备感亲切,因为那里有亲人、旧友和喜欢的小吃。不过,也特别受不了那种规模盛大的晚宴,我甚至产生了“盛宴恐惧症”。晚点率最高的小城宴席,当然是婚宴,一般请柬上都写明开席时间为18:30,正式开席时间一般都要迟至19:30。一位老同事参加朋友孩子的婚礼,一直拖到20:48才开吃。不是专门选择这个吉祥时间,实在是因为重要客人姗姗来迟。
在小城里,婚宴没有不晚点的,规模越大,晚点越长。小城的人们也许都早已习以为常,都心平气和地傻等,没有一个人去追问主人到底怎么回事。吃一堑,长一智,吃了N堑,赴宴者现在往往会根据主人身份、宴请规模、关系亲疏,随机做出推迟多长时间到场的策略性调整。所以,小城的婚宴,便几十年如一日地晚点、晚点、晚点。
餐饮的档次越来越高,就餐环境越来越好,为什么小城民众赴宴的时间观念就不能与时俱进?你出席的是几百人的场子,怎能想来就来?说好的六点半开席,为什么每回都要至少拖到晚上七点半?如果直接说定是七点半,那还会推迟到什么时间?晚点久了,热菜凉了,舌尖上还能有什么快乐吗?大家都尽可能准点,迟到者不就会被孤立吗?下次,他不就会从另一个角度“长一智”,改改拖延习惯吗?
许多人在车站窗口前、售货柜台前,常常急不可耐;高铁和飞机,明明一人一座,可每次总有人争先恐后,挤、推、抢……五项全能。车次、班次晚点,不断有广播提醒、道歉,乘客们都会很烦躁,而宴席晚点,食客们却大都心平气和,或打牌或吹牛或刷屏以打发时间。美食面前,他们怎会如此无动于衷、不慌不忙?
也许,小城宴席的参与者,大都是主人的亲友同事,是以主人为根目录的一张互联的网,是一个“熟人社会”——大家既互相有所了解,又有所顾忌,哪一次入座之前不是推推搡搡?这只是为了分出个主座次座末座来。换作其他场合,换作不了解的一群人,那又要看他们怎么争抢座位了。
这个“熟人社会”,是难有规则可言的,彼此没有制约、监督,早到的、迟到的,常常在牌桌上、酒桌上达成了和解。在一场场晚点的晚宴上,大家都是“肇事者”,都是“受害者”,似乎又都是“享受者”:习惯了,无所谓,就这样,算了吧。
这个“熟人社会”,也缺少信任。我在微信朋友圈做过调查,晚点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大家都认为那么大场面,一定有人不准时,早到了浪费时间,所以都有意放慢了脚步;决定开席时间的往往是一些重要嘉宾或关键客人,他们的迟到,往往又是因为觉得大家都可能不会太准时,自己早到了反而会尴尬……在无序无望无聊的等待中,大家达成了晚点的默契。身心疲惫的主人,聊以自慰的是:一辈子,也就请这么一两回客了。而等到下次,当他接到请柬,作为客人,他还会按照既定节奏,不紧不慢地去赴宴。
晚点,这个所有人都意识到的简单问题,在小城里恰恰成了一道无解的题目。问题的背景或许是,小城生活悠闲,节奏不快,他们不用赶乘最后一班地铁回家,没有第二场夜生活在等,不必第二天一大早挤车去上班,小城人的代步工具最多是电动车。所以,大家都相安无事地等着耗着。
有朋友说过,落后都是配套的。同样是小城市,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人的时间观念越强,对别人的时间越重视,对别人的感受也越尊重。
我试着在朋友圈询问各地好友,小城的大型晚宴可以不晚点吗?所有朋友都表示没信心:迟到是常态,晚点是默契。只有一个深受晚点折磨的朋友提出一个不靠谱的建议:发请柬时注明18:30开席,同时提醒会有第一轮抽奖,奖品为苹果6S,10部……这是动用经济手段了,当然,你也没办法采取其他任何手段。一个贵族的培养,一般需要三代人,一个城市文明的养成,看来也需要几代人。宴席,是“熟人社会”的典型场景,我只有对苏北小城的连续观察,只能以小城说事,只想提醒诸位一点的是,小城那个看似热闹、和谐的“熟人社会”,其实是一个易碎的易散的“不信任共同体”。
话题圆桌:“李刚门”,真相在哪里? 2010-10-25 |
逸川夫:哈药道歉的对象首先应是哈市居民 2011-06-13 |
快评天下 2012-01-20 |
晓 宇:枉法维稳,绝非正义 2013-05-08 |
李 龙:谎称飞机有炸弹,形同恐怖行为 2013-05-16 |
“捂事”和“摔婴” 2013-08-19 |
大众话题:想想那些愤怒的眼睛 2013-08-22 |
想想那些愤怒的眼睛 2013-08-22 |
庄雪雅:用忏悔洗刷耻辱 2013-09-24 |
小石潭:被撞了,最好先验伤再放人 2014-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