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9·3”胜利日阅兵结束之后,一条写着“这盛世,如你所愿”并配有周恩来总理照片的微博,被转发百万次。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仅有的飞机凑不够空中梯队,周恩来提议让飞机循环飞行、两次接受检阅。昔日国力薄弱家底不足,而今阅兵展现出蒸蒸日上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足以告慰先人、激励今人、启迪后人。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一次次遭到列强凌辱欺侮,家国破碎、山河凋零。抚今追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伟力来自哪里?中国这个昔日积贫积弱、饱受欺凌的“泥足巨人”,一跃成为矢志富强、捍卫和平的“东方醒狮”,其间有着怎样的“复兴密码”?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特别是8年的全面抗战,为我们揭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在日本全面侵华这个中国“近现代灾难史的谷底”,国家危亡唤起空前的民族觉醒和团结,中华民族汇聚起挽狂澜于既倒的强大力量。无论是万千民众毁家纾难、支援前线,还是仁人志士发起成立各种救亡组织,英勇的中华儿女到处彰显着对国家存亡和民族大义的担当。他们可能大字不识几个,却深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他们可能连钢盔和步枪都没有,拿起铁片磨成的大刀就上了战场,却天然有一股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他们可能没有尝到胜利的滋味就被敌人的炮火撕碎,但他们信念如炬、九死未悔。正是因为这些猛士的存在,中国不但没有灭亡,反更挺直了脊梁。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一首《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激荡着国人的心胸,激发着迈向战场的热情。14年的抗战史,是一部军队抗战、国家抗争史,更是一部民族觉醒、民众奋进史。正是因为从国家镜像之中看到了自我的位置,在民族中激活了共同体的意识,亿万民众义无反顾投身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洪流。全面的全民族抗战,一扫“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的阴霾,使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当此民族复兴梦想更加切近之际,从历史轨迹中读懂兴衰之道,才能更好激发深藏于民众之中的“复兴伟力”。把人民举过头顶,以百姓之心为心,始终同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人民才会坚定不移跟党走。国力孱弱,国防废弛,个人命运便如惊涛中的扁舟,随时可能遭遇灭顶之祸;国家强盛,国防牢固,个体才会有荣光,安危才会有保障。涓涓细流,汇成江海。每一个体都增进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传承家国天下命运一体的爱国情怀、凝聚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就定能汇聚起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个体有担当,国家有力量。
望海楼:大阅兵 阅什么 2009-09-30 |
山西日报:国庆阅兵的形象与力量 2009-09-30 |
大众日报:没有渲染“血雨腥风” 2009-09-23 |
大众日报:没有渲染“血雨腥风” 2009-09-23 |
新华网:阅兵盛典带来的期待 2009-09-18 |
新华网:阅兵盛典带来的期待 2009-09-18 |
祝华新:守护互联网生态的晴空 2013-10-31 |
9·3阅兵意在彰显国威坚定立场 2015-08-27 |
冯玮复:9.3阅兵的“仪式和象征”意义 2015-09-01 |
10亿网民赞阅兵彰昂扬向上正能量 2015-0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