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失乐园
在美国,如果你没钱、没工作,那最好有个孩子。有了孩子,免费餐饮、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就都有了。政府不仅帮忙养孩子,还顺带养孩子的爸妈。可是,如果以为这样就能高枕无忧一辈子,那就错了,一旦衰老,美国人的境遇不容乐观。
有一篇流传颇广的文章,告诫人们在美国不要轻易帮助老人,因为他们“都很有独立精神”。我带母亲来美之后才体会到,与其说“独立”,不如说是恐慌,是一种怕被社会遗弃的危机感。美国宠爱孩子、鼓励青年、残疾人也处处优待,但对老人,却缺乏顾惜。孩子由国家抚养,他们成长后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那些露宿街头长椅的、在公厕洗头擦澡的、风雨里裹着破毛毯颤颤巍巍伸手的,都是老人。所以,母亲到纽约头几周,最大的感触不是美国景物的新鲜,而是中国老人的幸福。在美国当老人,可谓举步维艰。
驰名世界的纽约地铁四通八达,但大部分站点得爬台阶,一层层上上下下、深不见底。地铁双向不同站台,万一走反,还得爬回去重来,对腰腿不好的老年人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个别大站虽有电梯,也不是像北京那样大大方方的扶梯,而是深深隐藏在某个角落,稍不留心就会错过。就算这种电梯,也是为残疾人安装的,所以得跟着轮椅标识走,反反复复迂回曲折,得拿出捉迷藏的功夫。更绝的是动不动就关闭修缮,一修就要大半年。当你扶老携幼、大包小包、步履蹒跚地好不容易找到电梯,却发现门上贴着一张大大的“关闭”,那感觉,真仿佛兜头冷水泼了下来。
三年前游学英国,我感觉欧洲最有钱、最有闲、最爱参与社会活动的都是老人。瑞士雪山上,炫酷的玛莎拉蒂里坐着银发一族;巴斯小镇里,退休教师敞开庭院,把国际学生领进家门。当初感慨欧洲老人为自己而活,年纪再大也要在社会舞台上扮演个角色;而中国老人却被孙子绊住了腿脚,日常活动半径仅限小区。这次发现美国老人又是不同,既不像欧洲那样体面悠闲,也不像中国那样含饴弄孙。他们都很忙,忙于奋斗、忙于生活。
整个社会都不肯对老人露出友善的笑脸,公交、地铁里从来没人给长者让座。年轻壮汉就那么坦然地盘踞在座椅上,任由花白头发们颤颤巍巍晃一路。所谓老人的独立,有多少是自愿,又有多少是无奈呢?母亲感叹:在纽约,年幼也好、残疾也罢,只是千万不要变老!因为生活中很多不方便都挑战着衰老的身体。年轻人不在乎、意识不到,而老人则硬撑着不肯求助,不愿服老。
这个社会崇拜强者、急于淘汰,它自顾匆匆向前,却把老人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老人孩子到纽约,一个失乐园,一个得乐园。在中国,孩子属于家庭,几代人为一个宝贝忙碌;在美国,孩子是社会的财富,爸妈不过是监护者之一,不够格随时可能替换。在中国,小区里免费健身场地是老人的区域;而美国,却只见儿童游乐场,没有专门的老年设施。中国讲究敬老孝亲,老人用孩子顾家来夸耀幸福;而在美国,再大年纪也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人无时无刻不幻想自己依然年轻。正如地球仪上美国在中国的背面,老人和孩子接触到了美国社会的两端。
耿银平:多学学国家图书馆的远见和包容 2013-09-12 |
王石川:谁让四成老人自认是家庭负担 2013-10-14 |
郁晓东:纽约法律不优待老人 2014-01-22 |
美国警察暴力执法背后的法律与文化 2014-01-23 |
刘 莉:买不起“学区房”,美国人怎么办 2015-08-14 |
殷国安:“打伞照片”让人感动更让人反思 2015-09-16 |
羊城晚报:广东应剪断娱乐文化与低俗的脐带 2008-11-20 |
荆楚网:公园要的“公益性”不能丢 2010-02-24 |
人民日报:捐赠并非富人专利 2009-11-24 |
人民日报:捐赠并非富人专利 2009-1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