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新世纪以来,中非双边经济合作的迅速增加,推动了中非人员大规模、大范围的流动,中非民众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中国和非洲的民间力量正积极参与中非友好关系建设。中非民间交往主要呈现出三个趋势:
第一,民间更多参与国际发展援助。过去60多年来,中国对外援助一直都由官方主导,由官方组织相关单位参与。近年来,作为官方的有益补充,民间力量越来越多参与中国的国际发展援助,如“公益众筹”等。2015年,安平公共传播公益基金、中国扶贫基金会等15家机构联合发布《中国对外援助倡议书》,建议政府改革传统的对外援助与交往
体制,积极探索委托民间组织承接国际援助的模式,核心理念是把“民间帮民间(P2P)”形式加入到“政府帮政府(G2G)”形式的对外援助格局中。
第二,商界积极参与。在各非洲国家,华文媒体和华人社团组织起来,既为广大华人发声,也把华人凝聚起来。笔者团队的调研发现,这些社团组织帮助华人树立良好公民的意识,使其成为积极推动东道国经济发展和两种文化融合的“大多数”力量。建议政府鼓励、表彰其中的优秀组织,并将一些在东道国展开的公益项目向当地的优秀华人群体开放,实现多方共赢。
第三,中非青年人成为加深彼此认知的桥梁。2010年,一批非洲留学生在中国成立了“青年非洲专家和学生社团”组织,在中国传播非洲文化,并帮助非洲青年在中国创业;2014年初,一群中国青年勇敢地走进肯尼亚,创建了“中南屋”,搭起一个推动中国在非洲投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这些年轻人力图通过自身努力,在非洲国家中传播中国的正能量,如今,他们已经吸引了很多中国青年加入。
全球化时代,电子通信技术迅猛发展,非洲大陆也因此取得了飞跃式发展。比如,手机支付业务在非洲的使用率很高。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最新数据显示,坦桑尼亚的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已达到49%,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电子通信技术推动的。这说明,知识—服务性经济的转型正在非洲悄然展开。
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曾用“智慧就像面包树,没有人能够独自拥抱”来勉励当代青年,在互联网时代,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是一个真理。
全球信息化、平面化,意味着民间组织不再受制于信息的匮乏,民间组织将可以更多参与地区发展事业。
(作者为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
文汇报:提振世界信心 凝聚全球人心 2010-01-20 |
言 者:广厦无电梯,百姓难欢颜 2009-09-04 |
文汇报:提振世界信心 凝聚全球人心 2010-01-20 |
中国网:中科院排名亚洲弱智库第一吗 2009-01-15 |
中国网:中科院排名亚洲弱智库第一吗 2009-01-15 |
练洪洋:“接送流浪孩子回家”需向民间借力 2011-12-28 |
法制日报:灾后重建应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 2009-06-01 |
法制日报:灾后重建应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 2009-06-01 |
李键雄:中国东盟关系迈进“钻石十年” 2015-01-05 |
深圳特区报:消保委状告铁路局是公益诉讼探... 2015-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