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刘明疑:志愿者小伙伴让我看到非洲的未来
//www.workercn.cn2015-12-01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习主席即将访问非洲的消息,让我想起了那些曾和我朝夕相处的非洲小伙伴。提起他们,我们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样的形象?是饥饿、贫穷、无知、吸毒?是世界马拉松冠军?是索马里青年党成员?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无处不在的青年志愿者。

  去年和今年,我有机会去肯尼亚公立高中体验,与这个世界野生动物王国的年轻人零距离接触、深度交流。肯尼亚高中生和我们既相同,又不同。他们和我们一样,关注着几乎同样的苹果手机、电影、流行歌、足球运动及明星,同样为了人生梦想而砥砺奋进,努力学习;不过,我们对世界、对人生、对文化的许多认知却迥异。那里的学生普遍向往比较安逸的生活,对中国充满了憧憬和期待,但对中国文化却一知半解——正如之前我对他们的印象很局限、也非常片面一样。

  不管生存条件如何,非洲的年轻人感觉不到生活的压力,总是很快乐。他们身体灵活,有着运动天赋,能歌善舞;他们崇尚自然,热情、大方、乐观、开朗;他们富有爱心,具有强烈的公益心和社会责任感,许多高中社团经常外出做志愿者。

  一个周六上午,我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到位于内罗毕西南角东非第一大、有上百万人口的贫民窟基贝的拉谢丽尔儿童家园和培训中心去做志愿者。该中心成立于1997年,有300多名学生,都是来自居住在贫民窟的极度贫困家庭,其中一半以上是孤儿。儿童家园收养他们,希望能给这些生活在贫困和疾病之中的孩子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和我同去的肯是我的同桌,他家境不错,全家去中国旅游过。肯的父亲是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他几乎每个周末和节假日都在位于内罗毕国家公园的动物孤儿院做志愿者,照顾动物。那里是十几种被抛弃或受伤的野生动物的避难所及康复中心,也是一个寓教于乐的野生动物保护公开课堂。他告诉我,肯尼亚曾是西方殖民者狩猎的天堂,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在这里都有过辉煌的“猎绩”,并为此出版过专著。现在,政府立法禁止狩猎,这个世界公认的野生动物王国,设立了60个野生动物园,其中有26个是国家级野生动物保护区。保护区中的护猎队伍主体是当地社区自发组织的志愿者。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联盟由45个民间机构构成,吸引着数万名志愿者从事野保工作。政府管理的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只占其中7%,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实际上在负责更广阔区域的保护活动,志愿者在肯尼亚保护野生动物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

  肯尼亚政府大力支持和鼓励志愿者,为培养青年的技术能力和组织观念,政府组织成立了全国性专业志愿者队伍——国家青年服务军,现有成员2万多,分布在全国19个基地,从事大坝建设、道路建设、疾病控制、贫民窟社区服务及公共环境、餐饮服务、交通管理、公共安全、农业等8个领域的工作。肯尼亚现任副总统卢托年轻时也参加过该组织。

  肯尼亚许多历史名胜不设专职导游,由大学生志愿者负责讲解。在国家博物馆、凯伦故居、拉姆岛我都碰见过。在斯瓦西里古城“盖迪”遗址,我认识了一名志愿讲解员,他是一名在那库鲁学习旅游专业的大二学生。他虽然有些内向,但历史知识丰富,熟悉遗迹的历史和建筑,讲解非常耐心、详细。尽管遗址内几乎没有保存完好的建筑,他的讲解仍使我感觉到栩栩如生的画面,仿佛置身几个世纪以前。他告诉我,他在公路边的村庄里自己租房,每天往返步行3公里穿过一片原始森林上下班,中午很少吃饭。当志愿者没有工资,只能挣些小费,但他每天感觉很充实、很快乐。

  随处可见的年轻志愿者令我们这些身在非洲的外国人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这个国家的热情和善良,也能看到非洲的未来和希望。

  (作者为北京八中高三学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