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刘根生:从给魏源塑像,想到有宝要识宝
//www.workercn.cn2016-01-13来源: 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1月12日消息,10位历史文化名人雕像今年春节后将出现在南京街头。《南京历史文化名人展示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塑像目录,首批10位立像历史文化名人为:董源、巨然、徐熙、周文矩、髡残、卞壸、袁枚、萧衍、魏源、陈霸先。其中,魏源雕塑拟立在乌龙潭公园。提到魏源,又想到名著《海国图志》遭遇。

  《海国图志》是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综合性图书,魏源编著。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战事失利,魏源悲愤填膺,爱国心切,于1841年3月,愤然弃笔从戎。在林则徐推荐下,魏源入署理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到定海前线参谋战事。定海沦陷后魏源辞归,接受林则徐嘱托编撰《海国图志》。魏源居住地就在南京乌龙潭畔,名为“小卷阿”。为何编撰此书?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曰:“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征引中外古今近百种资料,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许多先进科学技术,给了闭塞已久的中国人全新的近代世界概念。一句“师夷长技以制夷”,更是振聋发聩。然而在守旧官吏眼里,《海国图志》是赞美西方“蛮夷”,灭自家威风。仅在国内勉强印千册左右,这本奇书就被埋入时代风尘中,令无数人感叹:有宝不识宝。

  1851年,《海国图志》流传到日本。1854年,日本翻刻了《海国图志》60卷本。受《海国图志》影响,日本维新潮流日趋高涨,于是有了明治维新运动。诚如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所言:日本维新派前辈皆为此书所刺激,间接以演尊夷维新之活剧,最终完成了改革图新大业。主导改革领导层还总结出,日本发展之路必须是“东洋道德与西洋技术的结合”,加速推动日本走上开国自强之路。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又有学者感叹:“呜呼!忠智之士,忧国著书,不为其君之用,而反被琛于他邦,吾不独为默深悲焉,而并为清主悲之。”

  有种玩具叫飞去来器,投出去后在空中转个圈又会回到原地。科技领域中飞去来效应由此而来,即有些新成果在本土无人问津,到他乡异国后却大放光彩,人家还会因学有所成回到成果原创地上演徒弟打师傅活剧。《海国图志》遭遇,实际上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再现了飞去来效应。这也警示我们,有宝要识宝。有宝不识宝,难免沦为“原油输出地”,最终因飞去来效应而空留遗憾。

  狭义的文化,是指与人类精神生活有关的方面,如文学、史学、哲学、教育、艺术等等。政治经济多元,思想文化也是多元的。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化互补性,文化只有走出去才能在相互学习中丰富和完善。“谁喜欢你的文化,你就拥有了谁”。文化也只有走出去,才能提升民族和地方影响力。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以文化走出去提升认同感更显得意义非凡。但走出去不是流出去,前者是带着文化自信去交流,在融合中双赢,后者是对宝贝视而不见,坐等飞去来效应。

  中国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南京则是历史文化最丰厚地之一。我们既要“睁开眼看世界”,也要“睁开眼看本土”,真正以强烈危机感创新思路和办法保护用活文化资源。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为历史文化名人立像,把宝贝“晒”出来,就是件基础性工作。有宝又识宝,从历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城市定会因文化更精彩。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