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不忍
何南宁
//www.workercn.cn2016-02-04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1月31日晚9时,陕西省咸阳市居民孙银年外出走到小区门口时,看到不远处一个人又是跺脚又是搓手,围着一辆车不停地来回走动。走近一看,是65岁的停车场管理员刘菊娥,因为发现一辆车的车窗半开着,怕车主丢失重要物品,她一直守在车旁。不忍刘菊娥受冻,孙银年赶紧拨打了当地媒体的热线电话。记者向咸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求助,请求帮忙联系车主。刘菊娥告诉随后抵达的记者,那辆车是中午停的,下午2点她发现车窗没关。因为车停的位置地势较低,下午积雪融化后留下积水,她的一双棉布鞋已经湿了一小半。

  当晚9时30分,交警王永潮赶到,凭着车后座上的一张快递单联系上车主。看到刘菊娥冻得浑身打战,王永潮劝她赶紧回家,“我帮您在这守着,保证车里的东西丢不了。”晚上10点,刘菊娥终于回到家。10点多车主赶来取车,虽然车上没放贵重物品,他还是很感动。据咸阳市城区机动车停车场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潘文起介绍,咸阳市区停车位每次收费3元,只是占道费,不含保管费。按规定管理员晚上9时后不再收费,因冬季晚上冷且车少,收费员一般不到8点就下班了。

  摘自2月2日《华商报》

  寒冷的冬夜,人们总会想方设法减少置身户外的时间,所有不为一己之利的守候,都辐射出直抵人心的温暖。刘菊娥义务守车,孙银年热心相助,记者帮着联系沟通,交警来了要求“换岗”,这满满的人情味,足足的正能量,毫无违和地融入到年终岁末的祥和气氛中。在这里,原文用了一个“不忍”,让我心有戚戚。怕车主损失财物,是刘菊娥的“不忍”,拨打媒体热线电话求助,是孙银年对刘菊娥受冻的“不忍”,而随后几个事件参与者的行动,也同样是出于“不忍”。

  “不忍”的学名叫作“同情”。在亚圣孟子看来,这是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而“恻隐之心,仁也”。“仁”是儒家政治思想和社会理想的核心,以“恻隐之心”作为“仁”的发端,便是将同情心放在了社会赖以存在的道德基础这一位置上。无独有偶,在西方启蒙哲学家卢梭看来,同情是最普遍和最有用的美德,“人类在开始运用头脑思考以前就有同情心了”,而在卢梭的政治哲学里,同情是公民德行养成的自然之根。

  思想界两位“大咖”的推崇,为“不忍”确立了崇高的江湖地位。但比形而上的理解更具有冲击力的,是每个人的个体经验。我们都曾受惠于他人的“不忍”,也曾因为“不忍”伸出援手。在人生无数次遭遇“不忍”的过程中,我们承接世间的情,照见自我的善。就像现在,让我在看完这篇报道后一阵鼻酸眼热的,也是“不忍”。

  一件小事,起于微末,风过无痕,其间分明闪耀的,是人类最本能的情感反应,是人性之光。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