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幸得唐诗伴我行
杨卫国
//www.workercn.cn2016-04-18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唐代诗人里不仅有杜甫,还有一大批忧国忧民、埋头苦干、舍身求法的人,他们的影响延续至今,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楷模

  诗人余光中赞美李白,说他“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以李白为代表的唐代诗人们,以如虹的才气呵出了云蒸霞蔚的唐诗意蕴,在五千年中国文明史上书写了无可比肩的盛唐气象。唐诗光芒照射之处,山岳生辉。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大地的丛林沟壑,到处都有唐诗的踪迹;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子民,血液里都流淌着唐诗的韵律。

  作为党的基层领导干部,我也深受唐诗影响,是唐诗给我打开了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是唐诗鼓荡着我的理想,开阔着我的胸襟,升华着我的情操。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每次品读唐诗都让我有新的感悟。

  第一次感受唐诗的魅力,正值青春年少。一日语文测试,要求填出“男儿何不带吴钩”的下句,我答不上来。下课一查,原来是唐朝李贺《南园十三首》里的绝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读着这铿锵有力的诗句,我被诗人强大的历史责任感所折服、震撼,当时热血沸腾,只觉得胸中有一股气流在回旋激荡。当天,我在日记中写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应该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座右铭。热血男儿要为国家兴旺、民族幸福而奋斗终生。否则,我们的人生便不值一提。”人一旦有了动力,似乎整个世界都为他让路。在理想和激情的鼓舞下,高考时我成功考上大学。

  然而,任何理想与激情,都要接受现实的考验。从大学进入社会,每天吃穿住行、上班下班,理想渐行渐远,激情慢慢地沉淀。所幸的是,又是唐诗拯救了我。记得结婚后,收入捉襟见肘,妻子又生病住院,满怀愁绪之际,在医院走廊上拿出平时带着的《唐诗三百首》,读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读着读着,我惊奇地发现杜甫的生活也曾窘态百出。一个伟大的诗人,原来也有小人物才有的悲哀!可是,即使处在那样的困境中,杜甫心里想的仍然是底层劳动人民,想为他们分忧解难,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格!比起杜甫的苦、杜甫的穷、杜甫的窘,自己这点困顿又算得了什么呢?不知不觉,心中释然了许多。

  其实,唐代诗人里不仅有杜甫,还有一大批忧国忧民、埋头苦干、舍身求法的人,他们的影响延续至今,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楷模。是唐诗,让我重拾了青年时期的理想和激情,在一次次的人生挫折中鼓起前行的勇气。唐诗距今一千多年,如今虽然很少有人写古诗了,但是,唐诗的内容包罗万象,覆盖了人生的各种形态,蕴涵着丰盈的精神力量。今天读读唐诗,我们会从萎靡不振的低迷状态中倏然昂首,会从浑浑噩噩的昏沉心境中蓦然醒悟,会从紫陌红尘的庸俗环境中猛然挣脱,从而朝着诗意人生阔步前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