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逝去的“圆形监狱”
唐宝民
//www.workercn.cn2016-04-22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米歇尔·福柯无疑是萨特之后法国最伟大的思想家。福柯的思想,振聋发聩;福柯的世界,丰富多彩。他在诸多领域深有建树,但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对特殊状态下的“边缘人”——犯人、精神病人等群体的关注和研究。在完成了轰动一时的名著《疯癫与文明》之后,他把目光扩展到整个社会体制对现代人的“监禁状况”,深入思考权力的深层结构及由此而来的监禁、惩戒过程的运作问题。这些思考构成了《规训与惩罚》的全部主题。

  《规训与惩罚》出版于1975年,探讨了现代化前的公开的、残酷的统治,比如死刑或酷刑,如何渐渐转变为隐藏的、心理的统治。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前,“明君”是大众的梦想。塞尔旺指出:“愚蠢的暴君可以用铁链束缚他的奴隶,而最明智的贤君的固若金汤的基础便建立在大脑柔软的神经纤维上。”1785年,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提出了“圆形监狱”构想:圆形监狱由一个中央塔楼和四周环形的囚室组成,环形监狱的中心,是一个瞭望塔,所有囚室对着中央监视塔,这样的设计使得处在中央塔楼的监视者可以观察到囚室里罪犯的一举一动。囚徒不知是否被监视以及何时被监视,因此不敢轻举妄动,从而在心理上感觉到自己始终处于被监视的状态,时时刻刻迫使自己循规蹈矩。

  福柯将当时的社会比做边沁的“圆形监狱”:一小批看守可以监视一大批囚犯,但他们自己却不被看到。古代和近代的刑罚制度在人道的名义下加紧了对于人的灵魂的控制,监狱是具有高度独立性的一个小社会,其功能在于为社会提供一个具有实验性的场所。在他看来,监狱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这个等级制度是通过各级组织建立起来的,而这个组织号称建立在一切犯人平等的原则之上;同样,社会也是由各级组织机构组成的,每个级别的组织权力有大有小,主要根据管辖范围的大小而定,但“它们的功能和意义都是一样的,这就是监视辖区内人的行为甚至思想”。我们从福柯的论述中会更加明白当代社会关于自由、平等、正义的意义。

  福柯指出,处于“圆形监视”下的人们被彻底异化了,他们已不再是自由的独立体,已经失去了自由思想的能力。诚如卡夫卡所言:“也许他会满足于一所监狱。作为一个囚徒终其一生,这满可以成为一个生活目标。但这却是个铁笼子。这世界的噪音大大咧咧地、专横粗暴地在铁栅间穿进穿出,就像在自己家中一样。其实这个囚徒是自由的,他可以参与一切,外面的任何事都躲不过他,他甚至可以离开这个笼子,栅栏的铁条互相间间隔足有一米来宽,他甚至并没有被囚禁。”

  所幸,这样的“圆形监狱”在今天的世界几乎不复存在。

  福柯是20世纪真正的知识分子,我们读福柯,“思想的震撼如狂风呼啸扫荡平原,摧枯拉朽,日月无光”。1984年6月25日,福柯在巴黎病逝,终年58岁。法国总理和教育部长称“福柯之死夺走了当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年鉴学派大师费尔南·布罗代尔称“法国失去了一位当代最光彩夺目的思想家,一位最慷慨大度的知识分子”。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