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心有所畏 行有所止
张连国
//www.workercn.cn2016-05-17来源: 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党员干部只有把纪律规矩学明白,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违纪违规的后果看透彻,才能真正形成对党纪党规的敬畏,自觉把遵规守纪作为内心的朴素信仰和行为准则

  人有所畏,其家必和;官有所畏,其政必兴;事有所畏,其业必成。

  明代吕坤在《呻吟语》中说:“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凡是有所畏惧的人,就不敢放肆,心有约束,因此能修德养性;如果无所畏惧,“老子天下第一”,为所欲为,必定招致祸灾。先知方能后畏。党员干部只有把纪律规矩学明白,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违纪违规的后果看透彻,才能真正形成对党纪党规的敬畏,自觉把遵规守纪作为内心的朴素信仰和行为准则。做到这一点,就要扎实学理论,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突出抓好对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理解,切实把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就要深入学法规,特别是抓好对党章党规的学习,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严格军队党员领导干部纪律约束的若干规定》等法规制度的学习理解,把党纪党规始终牢记在心,始终用以约束规范言行。就要认真学典型,学习先进典型身上所具有的理想信念坚定、党性原则坚强这些宝贵品质和优良作风,做到见贤思齐;也要分析反面典型,以之为反面教材,深入反思总结、反躬自省、汲取教训、引以为戒。

  对待权力要有敬畏之心。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利国利民,用不好害人害己。明代于谦有诗云:“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清人在家书中曾表达这样的观点:“不要以为家里人做大官就敢欺负人;不要以为自己有点学问,就敢恃才傲物,在顺利之时,更不能忘乎所以,很多人身败名裂就是不知道顾忌。”回望历史,封建官吏况且如此,今天的党员干部更应该做到清廉从政、谨慎用权,而且要标准更高、要求更严。经常提醒自己把权力清单认真理一理,哪些是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哪些是应该本级研究的事,哪些是自己该主抓的事,哪些是该配合履行的职责,都搞得明明白白。赋予的权力,就要认真履行;纪律规定严令禁止的,决不能破底线踩红线;没有明确规定的,要牢记“法无授权不可为”。

  有畏,就要自觉做到慎独慎微。明朝有个叫李汰的主考官,有一次考生私下贿赂他,他斩钉截铁地说:“这一回由我主持考试,金钱是打不开通路的,你把银子收起来,回去把心思用在考试上吧。”第二天,他命人悬出一副大匾,上书:“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心。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反思一些领导干部违规违纪,甚至走向违法犯罪深渊,都是侥幸心理作祟,总认为做事很隐蔽,手段很高明,不会出问题。一名落马官员在忏悔录中写道:“刚开始谋取个人私利的时候,自己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的,但每次最后都是侥幸心理占了上风,总认为具体办事的人都是自己的部下、自己的朋友,是信得过的,事后不会胡说乱讲。”无数教训警示我们,心存侥幸是自作聪明,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名声,须知“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掩耳盗铃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始终用党章党规规范言行,守得住清白、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对社会不良倾向和错误思潮要保持高度警惕,常扫“思想灰尘”,常拔“精神杂草”,常除“行为之垢”,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坚决不踩红线,不触底线,不碰高压线。

  有畏,就要去私。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会有来自内心和家庭施加的私欲。如果任由私欲膨胀,就有可能冲破道德和法纪的约束,铸成大错。去私,关键是要把握好公与私的界限,有效控制私欲滋长。“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党员干部不论职位多高、资历多老、贡献多大,都要自觉把自己置于监督之下,决不能把被监督看作是跟自己过不去,也不能自认为党性观念强、觉悟高,就不需要监督。要管好亲属子女,不能让家人觉得自己是“特殊人”,更不能让他们打着领导旗号谋取私利;要管住身边人,对他们身上可能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必须果断处置,决不能姑息迁就,否则就是养痈遗患。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