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穷有信,富且仁
//www.workercn.cn2017-02-14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更多

  贫穷和富裕,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两种状态在不同的环境中,通过个人的行为,其实完全可以发生逆转。

  穷有信,富且仁

  礼失求诸野。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来自民间的善良传承。

  经过数十年风云激荡的快速发展,人们曾经认为,那些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成为过往。然而,一点一滴的,来自民族灵魂深处的传承,始终坚强而向上地生长,代表了人们心中那种优良德行的故事,每每见诸报端,往往令观者动容,令闻者仰慕。

  来自矿务局的河南新密高二学生陈奕帆,这个冬天本该一家团圆,然而为了生计,父母在长春打工,自己来到城里勤工俭学,不小心骑车蹭花了一辆来自绍兴的宝马车,即使是倾其所有,也无法赔偿损失。然而他并没有一走了之,而是写了一张辞意恳切的道歉信,留下全身上下仅有的311元作为赔偿。

  车主薛战民同样出身贫寒,经过一番打拼之后,在绍兴成功创业。他理解这位孩子的处境,为这个孩子的行为深受感动,这是一个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有真诚和尊严的孩子。他下决心要找到这个孩子,并资助其学业。

  这一来一去的互动,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优秀的一面,无论是贫穷的高二学生,还是富有的宝马车主,都恰如其分地保留了各自的尊严和高贵,改变了人们心目中对他们的刻板印像。陈奕帆是留守孩子,却依然坚强得像一株挺拔的野草。事业有成的薛战民,商海鏖战没有把他变成铁石心肠。

  贫穷不是肇事逃逸的理由,做错了事,勇敢承认,并尽可能弥补错误,这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宝马车主有理在先,但并没有得理不饶人,反而从致歉信中读到了一个坚强有尊严的灵魂,并愿意为之提供帮助。这是一种情怀,虽然生活富裕了,却没有失掉做人的同情心,没有忘记自己生长的土壤。

  在今天这个时代,两者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尤为珍贵。贫而不贱,富而不骄,都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我们已经看过太多为富不仁的故事,更有“宁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荒诞言论。仿佛一个人只要有钱,就可以突破做人的基本底线,这种言论和思潮,拉低了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

  随着道德底线的一次次被突破,社会有着被撕裂的危险。明明是违反规则的行为,比如逃票、盗窃,却非有人要寻找贫穷作为借口,为之开脱。然而无论贫富,都不是突破道德底线的借口,都需要遵守规则和做人的基本道德,否则社会就无法运作。

  贫穷和富裕,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两种状态在不同的环境中,通过个人的行为,其实完全可以发生逆转。开宝马的薛先生,通过个人努力走上了人生巅峰。打工的高二学生陈奕帆,凭着高贵的操守,未必明天就不会改变命运。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如同赤子一般的纯真,但在成长的过程中,许多人却慢慢丢失了自己的本心,并将自己的改变归咎于环境。这个新闻却告诉我们,环境并不能真正左右一个人的品质,陈奕帆没有因为贫寒就放弃尊严,薛战民没有因为富裕就失去同情心,环境未能改变两个人的初心。找回最初的自己,我们其实都是一样的人,有着尊严和高贵的灵魂。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