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图片评论-正文
面对“眼球式求助”我们依然要保持痛感
吴龙贵
//www.workercn.cn2015-01-26来源: 扬子晚报
分享到:更多

  “谁能救我弟弟,我愿意嫁给他,并且可以马上跟他坐火车回家结婚!”昆明火车站广场上,24岁的黄习菊身穿婚纱,希望找到她弟弟的救命恩人。

  当日的昆明,虽然艳阳高照,但气温依然很低,路上的行人大多穿着羽绒服和棉衣,只穿一件婚纱的黄习菊无疑会感到阵阵的凉意。不过,这一异于普通人的另类打扮,也正是她的目的所在: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从而形成一种围观效应,希望有好心人能出手相助,为自己患重病的弟弟换来一线生机。相比之下,这点寒冷真的不算什么。

  坦白说,这并不是一场十分高明的“求助秀”,其所运用的也是公众非常熟悉和常见的简单套路。可见,在做出这一决定的时候,姐弟俩是多么的无助和匆忙,又是需要鼓足多么大的勇气。或许正因为如此,舆论的反应相对平淡,尽管仍有许多网友给予同情和理解,并表示愿意提供帮助,但也有不少网友认为这种求助希望渺茫,甚至有网友明确表示已经厌倦了这种炒作。

  无需对这少数网友进行道德批判,因为这样的心态并不难理解 但是我们依然要对“眼球式求助”保持痛感,依然要对一个姐姐顶着无数人的目光而做出的举动表达敬意。因为亲情之间的守望相助、不离不弃,同样是这个世界最美好的情感。因为他们是这个社会的弱者,没有人有资格去嘲笑和苛责弱者的自救行为。只要这个社会上还有人为了生存去“表演”,就说明我们的救助体系仍需完善。

  我们的医疗保障体系相较以往有了较大进步,但离公众的普遍需求仍有差距。尤其是大病医保这一块,报销比例还是偏低,一些特殊药物也不在医保范围内。保持痛感,保持进步。此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