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图片评论-正文
米兰刮起中车风,全凭硬实力
何高波
//www.workercn.cn2015-10-29来源: 东方网
分享到:更多

  据中国证券网报道,10月28日,以“一带一路,中意同行”为主题的中国品牌米兰论坛暨中国中车日活动在意大利米兰世博园举行,来自全球的客人再次将目光聚焦中国高铁。

  以中国高铁为代表的中国装备制造业之所以在国外市场引起如此轰动,引发各国对高铁修建运营产生兴趣,着实依靠的是我们装备研发制造和技术创新的魅力使然。

  10年来,我国高速铁路进入了发展“黄金期”,“四纵四横”铁路网初具规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高速铁路进入了发展“黄金期”。而高铁的规模化建设也拉动了国民经济发展,造福着广大百姓。高铁的快速发展不但让中国铁路一举摘掉了“瓶颈”的帽子,更使其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区域经济迅速腾飞、百姓生活质量大幅提高的重要力量。

  看看我们现在的出行状况,京沪高铁、京广高铁、沪宁沪杭高铁、京津城际铁路等,共同构成了中国三大经济圈之间以及经济圈内部的高速循环系统,缩短了区域之间的经济距离,以快速连通改变了中国“经济版图”。

  没有金刚钻,不会赢得瓷器活儿,用在中国高铁发展上更是贴切。中国高铁创下了世界上“八项第一”,条条都是提升竞争力的“硬指标”,个个都是体现实力的“大手笔”,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竞争日益激烈、竞争对手高手如林的态势下,中国高铁以“八项第一”为招牌,以这种通过自强不息努力所获得的“金字招牌”作为吸引,必将为参与全球范围内的高铁竞争增加一份分量十足的竞争砝码,也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增强了中国自信。

  当然,短期不能证明长期。眼前,更不能保证永远。眼下,中国高铁已经实现了“墙内开花墙外艳”的美好愿望,但要想达到中国高铁牢牢在世界上站稳脚跟、“花香四溢”,打出响当当的更靓品牌,还需要做出相当的努力。我们的高铁研发部门厂家和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握住当前的良好发展机遇,积极适应国内国外各种市场需求,综合考虑国情和地理地貌,以及各国人群不同的特色需要,研发生产出更加具有竞争力的高铁产品,赢得更多市场订单,反哺自己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