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9月10日,孟加拉国规划部长穆斯塔法·卡马尔表示,该国政府正在重新审视中国提议的总投资达80亿美元的索纳迪亚深水港建设项目。原因很简单,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提出了一项竞争性计划,该计划以优惠条件提供80%的资金,建设总装机容量为600兆瓦的四个燃煤电厂和玛塔巴瑞港口区。中、日两方提议的建设项目,相距仅25公里。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一周前,印尼政府宣布停止“雅万高铁”项目,改建“中高速铁路”,中、日的激烈竞争,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可以预见,今后仍会出现此类情况。
落后的基础设施是制约东亚各中、小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这些国家改善基础设施的愿望十分迫切。二战后以来,东亚经济持续增长,成为全球最富活力的区域。长期的经济发展,使东亚中、小国家成长为国外直接投资(FDI)的去向国,大国、跨国公司、国际金融机构等都将东亚中、小国家作为优先投资区域。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甚至俄罗斯,很早以前就开始涉足东亚,力求分享东亚经济增长的红利。作为东亚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在东亚经济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印度作为后起之秀也介入进来。中国的崛起,与日本、美国之间存在战略性冲突,进一步加剧了大国之间的竞争,东亚地区不可避免地成为大国经济的角力场。
大国之间的激烈竞争,提高了中、小国家的竞争筹码。一方面,他们知道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愿意与中国合作。另一方面,又在中国与日本、美国之间玩弄平衡,谋求利益最大化。相关大国,不得不受制于中、小国家的需求,这种“小国牵制大国”的局面有一定的必然性。
这种局面,是国际关系发展的新特点。传统的国际关系中,中、小国总是充当大国的附庸,被大国牵着鼻子走。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展中国家整体崛起,发达国家影响力有所式微,世界经济格局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难以为继,新兴经济体正在努力建设更为公正合理世界经济秩序。两种不同的全球化发展路径,汇聚于中、小国家,拓宽了这些国家的选择空间。大国拥有超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但对国际事务的操控能力却越来越弱化。反之,中、小国家往往能够更容易地借用大国之间的竞争。
这种局面,是均势外交在世界经济领域的延伸。历史上,操控均势一直为精明的战略家所钟爱。居于劣势的中、小国家,经常引入其它大国以谋求制衡,即所谓“第三方外交”。当今时代,经济发展议题越来越成为国际关系的核心。这种操控均势的策略自然被引入到经济发展中,成为中、小国家维护和谋求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
中、小国家虽然可以借助,甚至一定程度上操控大国竞争,但毕竟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仍然是由大国主导的。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中国正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高歌猛进。“一带一路”战略既顺应中国发展需要,也符合亚洲各国根本利益。
对中国而言,也必须正视这些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消解这类障碍。中国首先需要努力与周边中、小国家寻求共同的话语,塑造共同的理念,建构命运共同体意识,引导中、小国家着眼长远利益。同时,中国也应加强与其它大国的沟通协调,尽可能地防止恶性竞争,避免“零和博弈”。最后,也是最根本的,要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使中、小国家在与中国的合作中实实在在地获得收益,取得发展。总之,要开拓新的思路,寻找新的路径,在创新中谋求发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冬奥会留下中国印记 2010-03-01 |
人民日报海外版:冬奥会留下中国印记 2010-03-01 |
谭 亚:美国“回归”后东亚合作的变与不变 2011-11-18 |
任卫东:美国意欲打造新冷战格局吗? 2013-01-10 |
赵小卓:中国防长访美透露什么信号 2013-08-19 |
熊光清:东亚困境中的美国因素 2014-11-03 |
文汇报:中国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 2014-11-15 |
金立群: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015-08-11 |
证券时报:在国际经济合作中保持高度清醒 2009-10-14 |
证券时报:在国际经济合作中保持高度清醒 2009-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