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食品”下乡
牛寺
//www.workercn.cn2017-05-10来源: 深圳特区报分享到: | 更多 |
颜庆雄/图
近年来,破损溢油的小包辣条、“傍名牌”的山寨食品、过期食品堂而皇之地涌进农村小卖部的现象愈演愈烈。这些“五毛食品”,很多没有正规生产厂家,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包装上找不到食品质量安全标志、生产批号以及可食用日期。为了增加口味,这些零食添加了大量添加剂,长期食用危害很大。
农村消费者辨别能力差、消费水平低、维权意识不强,客观上给了便宜且“够味”的山寨食品可乘之机。然而,农村成为山寨食品倾销地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几乎处于监管空白地带,在城里“混不下去”的“三无”山寨食品,便到农村“撒野”来了。因此,执法不能总盯着城里,是时候到乡下来转悠了。
编辑:张苇柠
中青网:关注“校园网购禁令”的无奈与善意 2014-05-09 |
马涤明:高钙奶硫氰酸钠“超标”谁来裁判 2015-09-28 |
王石川:硫氰酸钠莫蹈三聚氰胺覆辙 2015-09-28 |
严 敏:学学《星7》怎么“掘金” 2015-12-10 |
“罂粟壳混上餐桌”的真问题 2016-01-25 |
“垃圾下乡”是乡村更是城市的灾难 2016-06-06 |
唤醒大山里“沉睡”的财富 2016-10-13 |
让监管更科学有效,让百姓更安心安全 2016-12-27 |
圈点新闻 2017-04-25 |
“臭脚盐”并非盐业改革之病 2017-05-04 |
关于中工网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