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35.7%的受访者想关闭朋友圈,其中19.7%的受访者正打算关闭朋友圈,13.8%的受访者曾经关闭过朋友圈,2.4%的受访者已经关闭朋友圈。64.2%的受访者不会关闭朋友圈。(7月26日《中国青年报》)
●质疑
别指望能一关了之
曾几何时,微信朋友圈在不知不觉中变脸。最令人烦的便是不断刷屏的广告、不明所以的拉票求赞等,使你在不知不觉中破坏了心情,浪费了时间,便会有种关闭的冲动;更令人不能容忍的是,近年来,塑料致癌、飞絮是虫子等网络谣言也在朋友圈内泛滥成灾,真的让人无法容忍。
既然是这样,那就选择逃离吧。关闭朋友圈,便没有了广告的围困,也没有了谣言的纷扰,但有时候你却发现,屏蔽了朋友圈,你也同时被这个世界隔离了,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一个群居的动物,在钢筋水泥堆砌的城市社会,人们躲进小楼成一统,甚至夫妻之间也只能通过朋友圈来了解的现实中,作为凡夫俗子,你不可能逃离现实,在微信社交媒体正盛的时代,你总需三五好友来相互关注,所以说希望通过关闭朋友圈来图清静的愿望,可能在不久后便会不攻自破。既然不能逃离,那就选择性屏蔽吧。在朋友圈里择亲人、好友而留之,而去掉广告、代言之纷扰,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讲,朋友圈的“毒”或许只是你自己无所事事的表现。假设你工作繁忙,忙到没时间发朋友圈,假设你能给自己定个规矩,用读书、学习来充实自己的生活,那时你便会发现,有时候你十几天没发朋友圈,也并没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有时候不愿放弃朋友圈,只是自己把自己想得过分重要了,想到了这些,你的心也许会释然一些。有时候朋友圈的“毒”别指望能一关了之,因为这把戒毒的尺子存在于个人的内心中。(张培国)
●评判
别被互联网社交绑架
对于“想关闭朋友圈”的冲动,笔者甚是理解。一者,“不转不是中国人”的道德绑架,让人好生反感;二者,有毒鸡汤文、伪科学的文字层出不穷,让我们防不胜防;三者,求投票、求转发、求点赞屡屡出现,外加各种广告,让人疲于应付。还有一种炫耀,不论秀豪车购物,还是美景自拍、恩爱自晒,让人甚是反感。所以,笔者对于这些人想关闭朋友圈的想法,感同身受。
其实,“想关闭朋友圈”也折射出现代“互联网+社交”的弊端。“互联网+社交”,让社交从以“我”为中心的点对点联系,发展成了有“我”的群联系,从生活群到工作群,各种各样的群,不一而足,扩大社交面的同时,也增加了不可预知、不可控的可能。
作为“互联网+”的产品,实现了即时推送,让大家的联系更密切了,所以,投票、点赞、转发就成了被绑架的“不得不做”了;再者,有人群有人脉的地方就有市场,也就有了各种广告、营销与微商。还有,朋友圈作为半公开半私密空间,成就了一些人“言论自由”,于是乎,有毒鸡汤文、各种伪科学,各种“不转不是中国人”,应运而生。
但是,关闭朋友圈?只能想想。客观来说,朋友圈几乎已成为我们的整个交际圈,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故而,有64.2%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关闭朋友圈,原因在于,我们的生活已经嵌入了朋友圈,作为家长,需要家长群;作为单位员工,需要工作群;作为朋友,需要朋友群。它的实用性是朋友圈流行的重要原因。所以说,能够承担关闭朋友圈代价的只有受访者中的2.4%,属于小概率,不属于理性的选择范畴。(朱清建)
●提醒
合理利用朋友圈
这显然是传递了一个信号——朋友圈的负效应日益显现,带给部分受众想逃脱的欲望也与日俱增。
尽管对一些网友来说,一怒关掉朋友圈固然不需要多大的勇气,但这也未必是正确的做法。朋友圈与刷朋友圈确实能滋生诸多方面效益,可是,作为一个交际工具,朋友圈还有其存在的价值。从这一角度看,与其关闭朋友圈,倒不如管理朋友圈,避开负效应,合理使用它。
在笔者看来,至少有两种方法可以管理朋友圈。其一,选择性关闭部分好友的朋友圈。大家知道,朋友圈里的广告最多,卖面膜、卖化妆品、卖食品……种类之多,不胜枚举。我们并不需要购买,自然不需要了解,然而,微商朋友们的诱惑式广告狂轰滥炸,让人心烦,或者一些朋友经常发布不良信息,这样的朋友,我们可以选择不看他们的朋友圈。
其二,如果自己的朋友很纯净,没有让你心烦的类型,也可选择定时开放自己的朋友圈。刷朋友圈可以刷出你的存在感,经常不冒泡,经常不关注、不了解朋友的动态,也会疏远朋友。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适宜的时段去打理朋友圈,给朋友点赞,帮他们拉票,与他们互动。那么,剩余的时间呢?我们可以安心地做自己的事,尽量戒掉手机依赖症,让自己充实。
朋友圈有利有弊,沉迷朋友圈是一种病态,与朋友圈绝缘也非理性,所以,静下心,趋利避害,合理利用朋友圈,做一个完整的自己,自己掌握自己的轨迹,不做手机的奴隶。(黄齐超)
●建议
不如和朋友见个面
寻找私密、小众的朋友圈就是我们开始使用微信的诉求。慢慢的,朋友圈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承载的也越来越多,长期以来,很多人已经对朋友圈形成了“晨昏祷告”的依赖,为了不被“朋友圈”所累,选择关闭朋友圈,自然可以理解。
其实,现在的微信朋友圈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朋友间交往的净土,真假难辨的推销、疯狂转发的谣言、发腻的“鸡汤”、考验友情的积攒……从而产生这样一种现象,微信上的人越来越多,但发言却越来越少;屏蔽的越来越多,互动的越来越少,这正应验了罗宾·邓巴的“150定律”,朋友圈不堪负累,最终会激发“自洁模式”,净化我们的朋友圈,甚至关闭朋友圈。
我们最初追崇朋友圈,就在于它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越来越忙的我们,将其视为现实生活的延伸,分享心情、关注彼此;展示自己、交流心得。可以说,朋友圈打造了一个半私密人际交往环境,一开始,朋友在抒情,我们点赞;后来,朋友晒幸福,我们在羡慕;而现在,朋友在卖货,我们已屏蔽……从真挚的友情到“点赞之交”,不是我们所寄望的朋友情,我们还发现,朋友圈里越来越多的也不是真朋友,至此,我们能做的就是“用脚投票”。
而回到现实空间,我们大可以把“赞一赞”的时间拿来和朋友“聊一聊”,无聊而刷朋友圈俨然会带来更大的无聊。其实,朋友圈关还是不关,都是个人选择,更何况“屏蔽”或者说越来越少的动态,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抗议”,所以,微信功能的演进和边界的坚守,关键还在于它自身的定位以及相关规则的制定。而我们,“朋友圈”关不关闭,朋友都依然在那里!又或是有另一个圈在等着我们。(吴左琼)
●三言两语
我们已经离不开朋友圈了。
——周全军
太迷恋了,不是迷恋于发,而是迷恋于看。
——张亚平
皇帝临朝批阅奏章的感觉。
——贺伟
微信朋友圈几乎就是整个交际圈了,如何逃离?
——魏京红
不管朋友圈多方便,还是要定期和好友见面。
——张梁
遇到卖东西的,直接屏蔽。
——张盼童
善用朋友圈是个技术活。
——杨凡
刷朋友圈固化了我们对手机的依赖,并因此疏远了亲情和现实生活,该适当逃离了!
——刘志伟
深圳特区报:你在朋友圈放了多少烟雾弹 2014-05-08 |
申 梦:“微时代”请保持冷静 2015-01-28 |
柴秋实:“婴儿安全岛”关与不关又如何? 2015-03-17 |
莫把“WiFi辐射” 当洪水猛兽 2015-06-23 |
马若虎:有必要为孙杨退赛耿耿于怀吗? 2015-08-11 |
王若辰:我经历的巴黎那一夜 2015-11-17 |
丁雅诵:“无路可退”的青春也很美好 2016-01-05 |
朋友圈孝子 2016-05-10 |
想关闭朋友圈未必是件坏事 2016-07-27 |
关闭朋友圈会不会成为一种趋势? 2016-07-2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