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在祖国的海底插上五星红旗
//www.workercn.cn2014-05-02来源: 新华社
分享到:更多

  数百次实验刷新“中国深度”

  实施饱和深潜作业,冲在一线的是胆大心细的潜水员,背后站着一群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

  随着人类步入21世纪,海洋开发成为各国竞逐的目标,饱和潜水也成为和航天齐名的尖端技术。2000年,俄罗斯核潜艇“库尔斯克号”不幸沉没。由于不具备深海潜水作业能力,俄罗斯不得不求助于英国和挪威。这引起了时任上海打捞局局长叶似虬的深深思考。

  在叶似虬带领下,上海打捞人开始了艰苦的攻关。当时,上海打捞局只拥有一套1983年从法国引进的200米饱和潜水设备,且因为多年未用已经锈蚀严重。从修复这套设备开始,上海打捞局先后完成数百次压力和密封实验,起草了我国首部饱和潜水作业程序……

  在国际上,饱和潜水300米只有少数国家掌握并进行封锁的技术。比如在高压下,气体溶解于人体组织里,易引发“氮麻醉”和“氧中毒”。由于空气中的氮氧比例没法改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拿氦气替代氮气,人工配制成比例适当的氦氧饱和气体。

  “随着下潜深度不同,氦氧的混合比例精确到多少,不可能从别人的嘴里听说,只能靠自己摸索。”300米饱和潜水作业总指挥郭杰说。

  依靠自主研发的饱和潜水技术,上海打捞局先后完成了番禺、西江、文昌等油田以及崖城气田的油管更换和抢修工作,打破了外国公司在中国饱和潜水作业市场的垄断地位。不断刷新的“中国深度”,彰显了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决心。

  向着500米深海再出发

  目前,中国救捞系统正在加快发展饱和潜水成套技术,集中开展500米深潜技术的攻关,力争实现救捞作业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00米饱和潜水作业,面临着巨大的难题。一是完整性,包括潜水员健康生活。二是可靠性。三是可操作性,要确保技术成熟,使一般人员接受培训后也能使用。”叶似虬说。

  潜水员们也在积极准备中。胡建说,饱和潜水员需要有非常好的体力和耐力,平时早上六点半起来跑步,做一系列体能训练。如果黄浦江潮水高,就去潜水训练,比如水下切割、设备维护等。下午学英语,为以后的海外业务提前做好准备。

  最重要的支撑,还是潜水员挑战深海的气概和服务国家的意志。“每个人背后都有故事。不管再苦再累,只要一穿上潜水服、戴上重重的帽子,责任感和荣辱感会立即出现,完成任务是脑海里唯一的目标。”当过军人的饱和潜水员李洪健说。

  在年初的300米饱和潜水作业中,李洪健最后出潜,把鲜艳的五星红旗亲手插入313.5米深的海底。“插旗不是上级安排的任务,是我的‘自选动作’。在祖国浩瀚的深海里插上五星红旗,我深深感到了作为中国潜水员的自豪。”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