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这是“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诺奖级的科研成果”。2013年3月15日凌晨,当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我国科学家首次从实验上独立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研究报告时,有科学家这样评价此次发现的重大意义。这时,一个名字也迅速为人熟知,他就是带领科研团队取得这项重大发现成果的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
薛其坤,国际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在凝聚态物理的基础研究、精密实验技术和学科发展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就。他于1998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05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所主导的科研成果于2004年和2011年两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他还曾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物理奖、“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和陈嘉庚数理科学奖等一系列重量级科研奖项。
薛其坤带领的研究团队从实验上观测到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不但证明“量子反常霍尔态”这种全新物质状态的存在,也对争论了50多年的反常霍尔效应的微观机理做了一个完美的终结。它可能使人们利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发展低能耗的高速电子器件,“实现信息技术的新革命”。
这些学术成就的取得,离不开薛其坤敏锐的学术眼光和优秀的学术领导能力。
1999年从日本归国后,薛其坤先后部署了3个研究方向——“低维纳米结构的材料与量子效应”“光机能材料与器件”和“半导体氧化物材料与器件”,目前这些方向均成为中科院物理所和清华大学物理系最有活力的研究方向。
2005年从中科院调入清华大学后,薛其坤先后兼任原子分子纳米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系副主任、系主任和副校长,在国家重大/重点研究项目的组织和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薛其坤带领的研究团队中,先后有5人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其中有两人入选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
“不管是做科研还是做教授,一定要做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必须要把功夫用到。”谈及自己取得的成就,薛其坤这样说。(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