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杨衍忠:穿越岩层的烛光(组图)
//www.workercn.cn2014-12-04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江西省地矿局组织专家整理杨衍忠捐赠的文稿 胡建卿摄

杨衍忠生前在家伏案工作 袁赣湘摄

  38年,他用青春去追逐一个美丽的找矿梦;77载,他用生命书写了一位老党员、老科技工作者的赤胆忠诚。在生命弥留之际,他将退休20年编撰的600万字找矿文稿无偿捐献出来,用毕生追求完成了献身地质事业无上荣光的生命绝唱。他就是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西省地矿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退休高级工程师杨衍忠。

  生命与时间的赛跑

  2014年5月18日,江西赣州人民医院重症病房。杨衍忠的妻子胡香娇告诉笔者,9日那天,家人发现他昏迷在房间的书桌上,呼吸急促,便立即把他送进医院。医生检查发现,他的肺部已近坏死,肝肾功能衰竭,肺腹膜穿孔,肺液流到了腹腔。医生只好从他腹部穿一个孔,让肺液流出体外。

  “以前常劝他住院治疗,单位领导也多次劝阻,可他就是不听,拼了命地写他的宝贝资料。这次住院治疗,他两只手已经干瘦得连针都打不下去了。”

  胡香娇口中说到的“资料”,正是杨衍忠生前要捐献的《江西南部地质、物化探找矿文稿》。

  由于杨衍忠在探矿时曾被放射性钴源辐射过,加上常年在野外奔波找矿,1994年,经组织批准,他提前退休了。“说是退休,其实他是退而不休,只是把工作场所从办公室搬回了家里。”胡香娇含泪说,自退休后,杨衍忠就将自己关在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干着不图分文报酬的活——把几十年积累的找矿经验和成果编撰成找矿文稿。

  这一编,就是整整20年。

  20年来,杨衍忠基本不出家门。他凭着超强的记忆能力和几十年收集的基础资料,以每年编写30万字的速度在与时间生命“赛跑”,将江西南部每一个矿点的分析结果,写成600万的文字。

  在杨衍忠的家中,笔者看到了他亲手改造的床。因为患有严重的肺气肿,杨衍忠用书本把床垫得一头高一头低,只有这样,他躺着时喘气才会顺当些。一台呼吸机就放在床边,以便不时之需。

  这20年来,杨老用完了上千支圆珠笔、水笔,用去了数百斤纸张,终于于2014年5月完成了初稿。

  以前杨衍忠常说,“希望马克思能多给我点时间,对这些文稿作进一步誊清、附图”。

  然而这一次,“马克思”却没有再给他时间。

  今年5月初,杨衍忠好像预感到什么,他像一位斗士,每天轮番服用各种药品与疾病抗争,不顾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与时间赛跑,仍坚持写七八个小时。5月8日,家人发现,他突然放下写了一辈子的笔,艰难地把所有的手稿搬出来,分门别类打包、分卷、装订,并且把全年的党费一次性交清。“现在想起来,他是预感到自己不行了,所以赶紧整理收尾,怕我们分不清楚。”胡香娇回忆道。

  5月15日,在赣州市肺科医院,体重只剩70多斤的杨衍忠用颤抖的手,吃力地给单位写下一张笔迹模糊的字条:“我现在身体很不理想,我拟编的江西南部地质矿产(3稿)9套卡片、登记表已基本完成,本想定稿,估计有困难了。我要将这600万字、几百张图无偿献给大队、献给国家、献给党,估计可提供几百处找矿信息,这次可能是我为地矿事业奉献最后的力量。”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