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剪刀”王钊:传承民族产业梦(图)
//www.workercn.cn2014-12-03来源: 中工网—《湖南工人报》分享到: | 更多 |
王钊(中)带着外国客人参观民族服饰园
款式多样、色彩多姿、图案丰富,绣花、挑花、贴花不同技艺,每一件土家族、苗族服饰都记述着湘西古老的民族文化。
在同行眼里,在湘西州金毕果民族服饰研制中心工作的王钊,可不是普通的裁缝师傅,她是湘西苗族服饰的非遗项目传承人。
王钊有一手绝活:别的裁缝裁衣要用尺,她只需要用手量,而且基本没有偏差;别人印染的布只有一种色调,她印染的是双色调,且两种色调自由融合在一起,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人说,她是名如其人,一个“钊”字,不就是一把“金剪刀”吗?靠着这把“金剪刀”,她一直致力于苗族服饰的文化传承和创新。
与苗族文化有割舍不断的情缘
王钊是湘西保靖人,从小在耳濡目染中感受苗族文化。她的外祖母龙花花,是保靖县中心苗区最有名气的老艺人之一,母亲也会一手针钱活,在外祖母和母亲的熏陶培养下,王钊从小就学会绣花、打花带、纺纱、做鞋……
18岁那年,王钊到苗区搞工作队,苗族姑娘们花花绿绿的绣花衣服、鞋、帽、巴裙,让她大开眼界,这也让她身上的艺术灵性破土萌芽。从那时起,自幼爱好绘画的她,决心拜民间艺人为师,学习手工织布、刺绣、印染等工艺。
为方便与苗家姐妹们交流,王钊自学了苗语。她常常走几十里山路,主动登门,向当地苗绣、绘画能手求教,热情好客的苗族师傅手把手地向她传授刺绣和苗画技艺。
1986年,王钊从湖南师大美术系毕业后在长沙任教。出于对民族工艺的热爱,她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家乡从事民族工艺品设计。
1989年,她设计的《苗族四月八——椎牛》刺绣工艺品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界最高奖项——中国工艺美术奖“百花奖”二等奖。
那一年,她才27岁。
编辑:朱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