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王仪田:改写压缩机依赖进口历史
//www.workercn.cn2015-01-01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2014年10月24日,首届“杰出工程师”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王仪田,因带领团队攻克了大型高炉鼓风机、大型连续式风洞压缩机、高空飞机发动机抽气试验台位压缩机、轴流与离心压缩机匹配等关键技术而获此殊荣。

  去年3月27日,由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国产第一套实验用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压缩机组,在用户现场运行成功,打破了国外对该项技术的垄断,且性能超过设计要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个研发团队的带头人正是王仪田。改写我国钢铁企业4000立方米以上高炉用轴流式压缩机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也是由王仪田挂帅的这个科研团队攻克了全部技术难关。如今“陕鼓动力”产品在这一领域占到全国市场份额95%以上,为国家至少节约外汇资金100亿美元。

  20多年来,在孜孜以求的科研之路上,凭着自己的勤奋和执着,王仪田主导的科研团队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撰写、发表论文43篇,其中国际论文3篇。个人先后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三秦学者”和陕西省“三五”人才等称号。

  “我喜欢工作,但不喜欢书呆子式的工作”

  “要打咚咚鼓,离不了三二人 ,我不能只顾自己一个人向前跑。”王仪田的同事秦夏这么重复着他的口头禅。作为陕鼓研发部气动研究室主任,王仪田带领的这个创新团队共有30多人,其中9个由他直接带徒,此外他还负责许多跨部门的项目。他要求部下业余时间多写论文,并且自己以身作则,带头写。研究室或各个项目出文件、报告,他从不当甩手掌柜,总是一起列提纲、定格式,最后亲自把关。

  “写论文是总结工作、提升水平的很好方法,但搞工程的与学校、研究所不一样,我们非常忙,自己不挤时间就永远没时间写。”他常常会有意识地讲几句自己亲历的故事。“吃亏是福,你干的工作越多,尽管没有奖金,但是你的能力越来越强,经验越来越多,以后机会来了自然就能把握。”

  “积极进取工作,快乐享受生活。我喜欢工作,但不喜欢书呆子式的工作。”王仪田这样对科技日报记者说。为了让这个团体凝为一体,他煞费苦心,经常自掏腰包请大家吃饭。在同事同学中,他有一批棋友、牌友,忙里偷闲就一起杀一盘,打几把。他围棋已到业余三段,打扑克更是出了名的“算手”,非常讲究技巧。他发动团队每周打一次羽毛球赛。“每人交100元,我作为老大哥,多交几千元,作为活动经费。”王仪田认为这既是享受生活,也有利于打开工作思路。“就像和面,醒一醒,再揉就轻松;很多工作,走不动的时候,先放一放,回头再干,可能就解决了。”

  王仪田为轴流压缩机气动小组定了个规矩,每个月至少开一次专业研讨会,由他确定主题,大家自由讨论,同时相互通报工作和学习情况。对于能力提升快的人,王仪田通过一些工程项目“扶上马送一程”。王东在选型软件的开发上显现出特长,王仪田带着他做了第一版之后,就把这一块全交给他做,自己只在最后把关。现在,王东已经开始独立承担实验台位的设计开发。近年来,王仪田先后带了4个研发团队,很多人已独当一面。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