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两弹元勋”于敏获最高奖(图)
//www.workercn.cn2015-01-09来源: 北京晚报
分享到:更多

  于敏

  摘得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于敏,出生于1926年8月,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为我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 于敏曾经为我国的核武器研究隐姓埋名长达三十年,在氢弹突破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于1999年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填补我国原子核理论空白

  于敏的研究填补了我国核物理研究领域的多项空白。20世纪50年代,他在国内率先开展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在物理学报上发表了多篇论文,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长期领导核武器研究设计

  20世纪60年代起,于敏投身于我国核武器事业,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在氢弹研制中,组织领导攻关小组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带领科研队伍完成了核装置的理论设计,并定型为我国第一代核武器,装备部队。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3个月,前苏联用了6年3个月,英国用了4年7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而中国只用了2年8个月的时间,创造了世界纪录。

  为核战略部署奠定了基础

  于敏不仅在实际研究领域为我国的核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战略部署层面也曾奠定重要基础。他曾与邓稼先提出了“加快核试验进程”建议,为我国争取了宝贵的10年核试验时间。

  北京收获三成国家大奖

  北京共有82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包括特等奖一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75项,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32.3%,比去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

  北京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82个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1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49项。今年唯一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和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出自北京;象征原始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的获奖总数占全国授奖总数的三分之一。

  其中,以清华大学张尧学院士为首的课题组,完成的“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本报记者 牛伟坤 J191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