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农科院专家张泓的“土豆故事”:马铃薯变身记
//www.workercn.cn2015-01-28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要让小土豆化作主食走进工厂、学校、千家万户”

  伴随着试验的成功,2014年3月,国家马铃薯主粮化课题组正式成立,而加工所另一位研究员木泰华团队研发马铃薯面包馒头的项目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加工所重点项目等一系列支持下,张泓的研究走向纵深。

  在他的实验室展台上,记者看到了含有不同比例马铃薯粉的“花样”主食:含量55%的米粉、含量30%的复合配方米、含量10%的玉米复合配方米、含量35%的冷冻生切面……这些成果外观上与米粉、大米、玉米几乎一模一样,口感上几无差别,反而还带有一丝土豆的清香。此外,还有各种口味的马铃薯面点、蛋糕、饼干、粽子和冲调羹。小小土豆,在这里有了72变。

  然而,张泓没有满足。“因为混合面的特殊性,一般的面条加工设备完全不适合马铃薯专用。要想让马铃薯主食走出实验室,还要靠能大规模生产的好装备。”

  在他的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了最新研制出来的“一体仿生擀面机”。这个两米见方、锃光瓦亮的装置,集合了马铃薯全粉的和面、饧面、压面、切面等一系列工序,只要按下启动键,只需几分钟,含马铃薯全粉达到35%以上的马铃薯面条,就被生产了出来。

  “这台机器每小时可以供应150个人同时用餐,价格在13万元左右,完全可以支撑一个家庭面馆式的微小企业的运营。”张泓介绍,以此为基础,马铃薯挂面细面、宽面出成率均达到80%以上,每小时生产能力可达1吨的马铃薯面条专用示范生产线也试验成功。

  而一米见方的马铃薯米粉加工机则更显小巧,使用时,只需将原料85%的大米和15%的鲜薯配好,在加入清水,放入机器上方入口,数分钟后,细长而洁白的米粉就直接从机器下方顺利倾泻而出,可谓方便快捷。

  而今,随着马铃薯主粮化纳入国家战略的消息传出,小土豆“变身”第四大主粮之路备受关注,张泓的日子越发忙碌了,技术和装备的突破工作仍将继续。

  “今年的目标是争取能让马铃薯全粉在主粮的配比含量达到50%以上,同时也要研发适合家庭自制主食的微型面条机。”张泓告诉记者,“以此点滴的助力支持马铃薯主粮化,愿小土豆化作营养健康的新主食走进工厂、学校、千家万户。”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