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余书平:尽心不余力 书写和平歌
//www.workercn.cn2015-02-11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着眼长远、谋篇布局的同时,余书平也毫不放松对当前的把握。如何利用新思路、新手段、新方法改善当下的生产状况,在解难题、完任务的同时增效益、降成本、提效率,余书平也体现出了一名科技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这种思路,余书平将课题申报与新技术工程化开发应用结合,牵引并推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应用步伐,突出技术应用,提升现实能力。在课题研究牵引下,搅拌摩擦焊、变极性等离子焊、旋压成型、整体非金属复合舱段、非烧蚀防热构件材料及成型、高效加工及测量等技术获长足进步,部分在国内推广,促进了技术进步并在业内取得影响。基于搅拌摩擦焊技术的整体构件制造在型号产品上的工程化应用,将材料利用率提高60%以上,备料周期缩短50%;基于热压罐技术的整体全复合舱段制造作为主承力构件代替铝合金构件,使航天防务型号产品减轻30%以上,总研制生产周期大幅缩短。

    此外,以研发对象为载体,强化系统及过程的分析与总结,余书平变研发流程为知识积累流程,加快成熟技术总结及高效应用,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以导弹架车为突破口,余书平组织在架车模块化的基础上开展架车标准化工作,再采用系列化设计思想及专家系统理论,通过参数化驱动、关联设计技术、容差自动分配以及知识工程技术应用开发的架车专家设计系统,可自动生成三维模型、实现干涉检测、自动生成可指导生产的二维工程图、自动生成BOM表等,与PDM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大大减少了设计人员工作量,节约成本,保证了设计质量,提高设计工作效率90%以上。

    作为技术负责人,余书平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然而对于技术系统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他却从来没有放松过。不论是人员培训还是型号工艺策划,无论是技术方案论证还是思路创新,他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面对技术系统和全体技术人员,余书平经常从物理规律和技术原理入手,以型号技术工作难点为切入点,引领技术系统强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技术队伍的技术素养。他常常强调,能力是实现设计要求的决定因素,技术人员要加强技术应对准备,培养基本的工艺技术素质,吃透技术原理、加强分析计算、理解设计和工艺需求。“找准一个标杆,做好一个规划,符合一个定位”,送给青年的三句成长箴言,既是他一路走来、精彩升级的人生体验,更浸润了他对青年技术员成长成才的殷切关注与期望。

    尽管打造的是杀敌于千里之外的神剑,但科技工作者研制型号装备并不是为了让它实际使用,而是通过拥有它形成一种威慑而保证国家的和平。而只有拥有更多更好的型号装备,国家的和平局面才能得以维系。也许是深谙此中深义,在实现一次次超越后,余书平从未有片刻的懈怠,因为在航天报国的征程上,他对自己的定义是行者,永远在路上。(沈佳)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