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胡振宇:“火箭小子”链接太空之梦(图)
//www.workercn.cn2015-04-07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火箭小子”胡振宇(左)、严丞翊(中)、吴晓飞(右)。

  2015年3月25日,“翎空一号”探空火箭在内蒙古发射试验前,翎客航天全体成员合影。(从左往右)一排:曹志扬、胡振宇、吴晓飞、楚龙飞、金鑫;二排:严丞翊、宓泽璇、杨剑。

  从古到今,火箭一直是人们探索宇宙唯一也是最有效的运载工具。火箭在人们心中不仅是神秘的产物,在科技领域也是需要诸多前沿基础科学来支持的复杂系统。几十年来,中国的火箭生产一直是由国家大型机构来完成。

  照片上的这三位年轻人:胡振宇、严丞翊、吴晓飞,是我国第一家民营火箭公司“ 翎客航天”的发起人。他们是立志用汗水和智慧实现火箭梦的“火箭小子”。

  1

  心动——

  初见“翎客航天”之“大脑”

  2013年12月21日晚,我手持请柬去欣赏一场演唱会。

  之前的几天,我正准备出差欧洲洽谈小火箭合作,《神剑》杂志副主编兰宁远提出想让我见一下几个刚刚毕业的80后大学生,他们上大学期间便发射了“准专业的探空火箭”,目前正在筹划注册公司开展火箭研究。我当时工作有点忙,但更主要的是感到这几个“大孩子”要干的事多少有些天方夜谭,便拒绝了。谁知他却安排80后的天使汇投资公司CEO兰宁羽在演唱会与我“偶遇”。原来这晚请我观看演出是他们的“预谋”。

  三天后,兰宁羽带着胡振宇来到我的办公室。

  1993年出生的胡振宇个头不高,微微疲惫的脸上挂着羞涩的微笑,见到我,略显出腼腆的表情。他正是即将成立的“翎客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他联手另外几个年轻人立志以“翎客航天”这个民间运营实体,成就设计、制造、试验、发射的火箭梦。“翎客航天”的英文名“Link Space”,表达了他们将实现太空与地球的链接之梦。

  这位看似柔弱的小伙子刚一坐下便语出惊人,他要采取打破常规的一种新思维、新模式,开创高性能、低价格、适应性强、满足市场需求的探空火箭和小火箭发动机,希望得到我这样的“老前辈”的支持。初听此话,我感到小伙子口出狂言,但我当时的主要精力正好放在国际小火箭合作的事情上,他的想法又使我觉出一丝新奇,遂促使我与他进一步交谈下去。

  小火箭虽然多了一个“小”,但就运载火箭来说那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想让火箭飞上天,必须拥有箭体结构、推进剂贮箱、发动机、飞行姿态控制、遥测参数传输、有效载荷配置……白手起家自制火箭,乍一听起来似乎是痴人说梦或者是狂人妄想。但他们却真的开始了小火箭的制造。他们是从探空火箭开启他们划时代的火箭里程的。

  探空火箭比运载火箭要简单,其飞行轨道基本是直上直下。由于有效载荷不需要突破引力冲出地球,所以无需加速至第一宇宙速度。但其返回地面的数分钟时间内可以完成一系列失重试验,获取大量试验数据。

  2011年,尚在华南理工大学读工商管理的胡振宇萌发了研发探空火箭的念头,当年9月他在广州地区发起了由在校大学生组成的国内首个独立研发探空火箭的项目团队。凭借自幼对火药的爱好和动手试验积累的经验,18岁的胡振宇对多种仿真设计及固体发动机的制造进行了基础研究。2013年7月29日,由他担任项目组长,在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成功发射了代号为YT4的第一枚由大学生自制的探空火箭。这枚火箭尽管粗糙、简单,但从箭体设计到加工组装,从发动机的车、铣、刨、磨到钻孔固定,从肩扛手抬到点火发射,每一个细节都是靠他们自己一点一点完成的。这次飞行成功是国内探空火箭业余爱好者发射成功的最大的探空火箭。

  第一次亲手制造出来的火箭就能够达到这样的结果,他们欣喜万分,也更加坚定了加快速度做出能够进入市场具有实用价值火箭的决心。但接下来的发射远比第一次更具难度。当他们花光了口袋里所有的钱按下发射按钮那一瞬间,火箭灰飞烟灭。他们筹措了资金接着进行第二次发射,没想到火箭还没飞起来便在发射架上炸开了花。

  接着,一个月后的2013年8月,他与他的团队完成了他们亲手设计、加工、制造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这次试验目的在于原理验证阶段测试发动机再生冷却及雾化技术。在经历了两次点火失败后,他们一次次找原因,随机修正后,翘首以待的第三次地面点火测试大功告成。这是国内首台由业余爱好者制造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液体火箭发动机。

  谈话中,我以调侃的口吻问胡振宇:“你们有没有想过把你们公司的英文名改为Space Link?”他像有准备似的很干脆地回答我:“想过。我们公司的名字就是要有别于美国Space X公司。尽管美国Space X公司做出了人类近百年航天史上了不起的创举,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学习并研究他们的创新思路和超常规做法,但我们绝不想在公司名上沾Space X的光。我们要稳扎稳打以我们的创造一步步实现我们的火箭梦!”

  胡振宇表示:“我们要用民营企业平台做出满足市场所需具有竞争力的小火箭产品。这不仅是我们创业的目标,也是我们应该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我们就是要用我们的智慧实现民营高科技产品的市场需求。”

  我有点喜欢上了这个既灵活又固执、既沉默又活跃的火箭青年,遂送给胡振宇“火箭小子”的昵称,没想到他的愉快顿时堆在脸上,连声说:“我喜欢这个名字。您只要能够抽点时间支持我们,我一定努力把‘火箭小子’这个名字叫响。”他说出的这句话竟然使我心头一动,让我感到应当把自己几十年积累的技术和经验送给他们,权当为他们在前进的路上助一点去曲取直的微力。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