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跳跃在麦穗上的诗篇
——记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小麦专家茹振钢
茹振钢在田间查看苗情。本报资料图片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天下重粮,粮安天下。
粮食安全关乎国运民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种好粮、多打粮、打好粮,让全国人民吃上“河南馍”,是中原儿女的责任担当!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强调,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小麦专家茹振钢,就是参与打好“这张王牌”的重要一员。
生于1958年的河南科技学院教授、小麦专家茹振钢,经历过国家困难时期,感受过饥荒,所以选择农学专业,早早地就下定决心,要让土地生金、让中国人吃饱饭,要为国家粮食安全献出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而这一“献”就是30多年!如今,57岁的茹振钢,仍像年轻时候一样,每天工作都在10个小时以上,经常吃住在实验室。河南省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彻夜长明的灯光,见证了他对小麦育种事业的爱与痴。
“纵然是时间的霜染了鬓、岁月的刀刻了额,怎奈我初心不改、豪情如昨?”5月26日,喜欢写诗的茹振钢激情满怀地对记者说,为粮食生产,为小麦育种,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我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宝贵“遗产”——“傻子精神”成就了“长在田间”的科学家
1981年,刚大学毕业的茹振钢,被小麦育种界赫赫有名的黄光正教授“相中”,成了黄教授的助手和“接班人”。
黄光正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成了茹振钢的座右铭:“搞科研的人得有‘傻子精神’,得有牺牲精神,得有科学精神,没有这个‘傻子精神’,干不成大事育不成大品种!”
茹振钢说,“傻子精神”,是他从恩师黄光正手中继承的最宝贵的财富。
科学研究没有“捷径”,茹振钢每天都干在试验田、吃在试验田、睡在试验田。为了确保科研数据的完整和准确,几十亩的实验小麦,他一株株地手工脱粒,风里雨里,一干就是个把月,抬头满脸尘土,低头两脚泥巴。
为了掌握各地小麦的生长情况,茹振钢深入全省各地田间地头进行调查研究,全靠公共汽车和自己一双脚底板,他走了一村又一村,厚厚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不同地区小麦的生态环境,记下了各地区主要小麦品种的生物特点及生产水平。
“年可以不过,实验不能停,一年365天,我一天也离不开它(小麦)”,即使在国人最重视的春节,茹振钢回家给母亲拜年也不忘到大田里看苗情,节日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成了督促茹振钢快步前行的“鼓点”……
凭着在科研上取得的一个又一个成果,茹振钢先后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茹振钢也成了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但茹振钢对这些“身份”都不在意,他依然“固执”地“生长在田间”,照样坐着农民的“小三轮”走村串乡,他还是那个30多年前的“傻子”。
横空出世——“矮抗58”被誉为“我国近30年来最具突破性的小麦新品种”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培育耐寒耐旱、抗病抗虫、高产优质的种子,使农民朋友只管种下,不用担心天气的变化,能够省力等收获,是茹振钢最大的心愿。
茹振钢带领研究团队,制定出“增穗壮秆强根系,优化品质聚抗性”的高产小麦育种策略和多性状聚合技术路线,先后育成百农62、百农64、百农160等一系列优质小麦新品种,在矮秆高产、多抗广适小麦的研究上越走越远,终于在历经了10年的坚持和忍耐后,让“百农矮抗58”这一突破性的品种“横空出世”。
“百农矮抗58”成功解决了小麦高产大群易倒伏、矮秆品种易早衰、高产品种品质不优和稳定性差、稳产性与广适性难结合等种子培育的四大技术难题,体现了高产稳产、矮秆抗倒不早衰、抗逆抗病适应性广、优质中筋、稳定性好等难得的优势。
自2005年生产应用至今,“百农矮抗58”历经零下16摄氏度低温、八级大风、短时暴雨、冬春连旱、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的考验,“抗寒、抗倒、抗病、高产、稳产”等综合优势明显,灾年不减产,丰年更高产,短短几年便一跃成为黄淮麦区的特大小麦品种。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小麦专家程顺和对“百农矮抗58”盛赞有加,认为它是“我国近30年来最具突破性的小麦新品种”。
如今,“百农矮抗58”仍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累计推广2.6亿亩,增产小麦86.7亿公斤,实现增产效益170多亿元,被誉为“黄淮第一麦”。它在产量上的贡献,意味着国人所吃的每8个馒头中,就有1个来自“百农矮抗58”!
而茹振钢也因为“百农矮抗58”给广大农民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被农民朋友亲切地称为“粮财神”。
2014年,茹振钢因“矮秆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矮抗58”的品种选育及应用方面的重要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