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最重要的科学精神就是敢于坚持自己观点”
5月的一天,崔维成给学生们上完科普课走出校门,天空下起大雨,他从其中一个手提包里娴熟地取出伞,步行到最近的地铁站搭车回家。
随身的两个手提包里大部分是他换下来的衣服。
为了节省时间,他平时住在远离市区的上海海洋大学宿舍,周末在市区办公室度过大部分时光。对家人的陪伴,只剩下周末的用餐时间。
40—50岁时有“蛟龙”,50—60岁有“彩虹鱼”,60—70岁时还有更大的项目,“不要到某个年龄封顶”。这是很早前他给自己规划的人生。
对于自己的全新事业,52岁的他充满了紧迫感。
他希望在退休前,用10年时间实现深渊科技梦——2014年,完成第一个全海深的着陆器研制;2015年,完成无人潜水器的研制和科考母船的建造;2016年,无人潜水器和着陆器利用新的科考母船去冲击马里亚纳海沟;2018年,完成载人潜水器研制;2019年,力争让中国人到达马里亚纳海沟。
崔维成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但后来才根据需要不断变更专业和研究方向。在涉猎的众多领域中,他对哲学情有独钟。
在讲座中,他经常谈及“哲学与人生”。
“对于学习和使用科学的科学家来说,第一堂课不是学习科学,而是要讲清楚为什么要学习科学。”这些年,他一直在思考科学和科学精神的内涵。
在他看来,科学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敢于质疑权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
这话其实也是说来给自己鼓劲的。
至今他和家人住在上海6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但“专政”的他每年只将60万工资中的20万补贴家用,其他所得均贡献给了“彩虹鱼”。
在不少人眼里,崔维成的梦想太大,似乎遥不可及。对于将来可能面临的风险,他似乎已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即便潜水器最后没有做成,但我做了很多关键技术研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也以一己之力让国家多一种选择。”
(科技日报上海6月8日电 本报记者 陈 瑜)
“蛟龙”出生记 | 2011-07-27 |
“蛟龙”出生记——访“蛟龙”号总设计师徐... | 2011-07-27 |
专访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我只是团队中... | 2011-07-27 |
圆满完成一次次下潜任务 | 2011-07-27 |
周怀阳教授:坐中国人自己的潜水器感觉很好 | 2011-07-27 |
王春生:备战“大洋第一潜” | 2011-07-27 |
“80后”女博士唐立梅将搭乘“蛟龙”号下潜 | 2011-07-27 |
首名女潜航员学员搭乘“蛟龙”号下潜(图) | 2011-07-27 |
首名女潜航员学员搭乘“蛟龙”号下潜(图) | 2011-07-27 |
女潜航员学员下潜归来(图) | 2011-0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