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科普院士何继善:挤时间做科普 跟青少年在一起就忘了年龄
//www.workercn.cn2015-06-10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每次科普讲座课件都要自己做

  今年儿童节前夕,记者再次来到何继善的办公室,得知他正在亲自准备给小朋友们做课件。记者问:“这得花多长时间?”

  “花好几天吧。我有一个习惯,每次讲座课件都是自己做的,这样讲起来才生动。”何继善说。

  为了做好科普报告,何继善购买了大量参考书籍,还花了6万多元购买多媒体设备,自己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80多岁了,他还坚持亲自做课件,常常做到深夜。

  瓮晶波是何继善院士的学生和助手,她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2000年9月12日,中秋节。何继善晚饭后习惯性地去了办公室,准备两天后在北京的一个科普报告。夜深了,他一脚没踩稳摔倒了。到医院一检查,左脚严重骨折!

  但何继善坚持要继续做报告。由于不能走路,大家找了个大个子助手,背他上下飞机,背进科普报告的会场。

  左脚严重骨折后,在不到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又先后做了6场科普报告。这些报告,都是他坐在轮椅上备的课。每查一本资料,他都要艰难地从轮椅上站起,慢慢挪动拐杖到书架前翻阅。

  朱自强教授曾是何继善的助手,他经常接到各地的邀请,请何老师去做科普报告,很多是偏远地区,何继善从没拒绝过,“我考虑到交通不便,旅途辛苦,劝老师推辞,老师总是说‘不要紧,我还能动呢!偏远的地方更需要科学知识’。”

  何继善出生于浏阳小山村、经历过抗战的颠沛流离。他说:“很苦的生活都经历过了,所以对现在的生活没什么要求,忙碌很正常,从不觉得有什么特别。”

  跟青少年在一起就忘了年龄

  1995年,何继善联络在湘其他院士和专家、教授100人共同发出了“关于利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向青少年开放”的倡议。

  1996年,时任原中南工业大学校长的何继善在学校建立了矿业科技史馆、地质博物馆等12个科普教育基地,定期向社会开放。

  在湖南,恐怕很少有院士能像何继善那样,给那么多的中小学生做过讲座。

  “我很喜欢青少年,跟他们在一起,使我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让我感到一种青春的涌动。”何继善说,做报告时,看到他们挤满教室、趴满窗户的情形,内心就感到无比的快乐,也感到培养青年学子的责任重大。

  许多中小学生在何继善的影响下,走上了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潘迎芬就是其中一个。

  2000年4月,潘迎芬在宁乡一中听完何继善长达4小时的科普报告,对科学着了迷。他怯生生地找到了何院士,想请他指导自己的一篇参赛论文。

  何继善答应了这个高中生的请求,深夜加班修改他的论文,还提出许多新的研究方案。何继善还安排好住宿,请潘迎芬来到中南大学继续完善论文,并为他请来了物理、化学等学科的首席教授做指导老师。

  如今,潘迎芬大学毕业了,还常常来看望何继善院士。他说:“我们只有加倍努力,才不会辜负老一辈科学家的殷切期望。”

  何继善说,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简单地讲,就是要引导青少年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开展科技、社会类的课外活动,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本报记者 阳锡叶)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