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点亮舰载机着陆的那盏“明灯”
——记中船重工第七〇四研究所某部专业科科长李媛
李媛近影。 (资料照片)
从高空俯瞰大海,巨大的航母像一张小小的“邮票”。航母上起飞降落的跑道比陆地机场短得多,舰载机要在这张“小邮票”上稳稳着陆,不仅考验飞行员的驾驶技术,更需要一盏“明灯”,引导舰载机飞行员沿着安全航线驶向航母、安全着陆,
这盏“明灯”,就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目视引导装置”。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中船重工第七〇四研究所就开始收集资料、技术储备等研究。作为国防重点工程装置目视引导装置主管设计师,研究所某部专业科科长李媛带领团队集思广益、自主创新,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完成科研、样机、陆上样机和装备研制,技术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创新:10多年攻克航母难关
2012年11月23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歼—15首次成功着陆辽宁舰。起飞,寻舰,下降,着舰,直至飞机稳稳地停在航母甲板上;随后再次滑跃起飞,冲上云霄,首次实现了中国舰载机在自己的航母上成功起降。
就在试飞前一夜,李媛这个70后的山东姑娘,彻夜未眠。看到起降成功,她终于松了口气。20年,中船重工第七〇四研究所全体科研人员付出的努力,终于迎来收获。
1999年,李媛从山东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后,进入中船重工第七〇四研究所某部专业科工作。当时,该专业科承接了国防重点工程装置的设计任务。日程计划表已经敲定,必须成功,没有退路。刚工作不久,李媛鼓起勇气承担下来。
目视引导装置如同一盏“明灯”,引导飞行员沿着航路安全着陆。由于国外进行技术封锁,此前没有任何资料,研发时也没任何技术参数,该装置的设计研发被认为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一位20多岁的小姑娘,何以担此重任?李媛相信,技术光靠说肯定不行,靠个人关系更行不通,唯有清晰的思路和过硬的技术,才能打消对方疑虑。李媛和她的团队每天查阅资料,自主研究技术。“每天白加黑,每周6+1”,李媛说,团队的小伙伴们连续数年天天如此。
军报悼念歼15总指挥罗阳:国之重器以命铸之 | 2012-11-27 |
罗阳的三十载飞机情缘:从设计员到“掌门人” | 2012-11-27 |
忠魂永驻海天间——身边人讲述罗阳辞世前后 | 2012-11-27 |
辽宁舰上的72小时 | 2012-11-27 |
罗阳:技术攻关的领军人 | 2012-11-27 |
罗阳:属于中国航空的一生 | 2012-11-27 |
冲天一跃戴明盟 | 2012-11-27 |
共和国第一代航母舰员:驾驭航母,他们非常... | 2012-11-27 |
空军试飞员:百折千回击长空 | 2012-11-27 |
试剑蓝天——记强军报国的空军英雄试飞员群... | 2012-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