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矿工里走出的科学家何继善:给地球号脉 为国家找矿
//www.workercn.cn2015-06-11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让祖国地质科学走在世界前列

  1986年3月,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讲台上,何继善用流利的英语,向各国专家介绍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新方法——“双频激电法”。这是他潜心研究20余年的成果。

  “请问,您的‘双频激电法’的根据是什么?”台下一位银发老者突然发问。

  何继善平静回答道:“如果有两个人,高矮只差1毫米,要确认他们的高度,最好的办法是在同一地方用同一把尺子测量。‘双频激电法’正是根据这一原理,将两种频率的电流同时输入地下,同时测量它们形成的电位、振幅。这样,不同矿产与岩石就鉴别出来了。”

  演讲不时被提问打断。对这些提问,何继善以严密和流利的答辩,赢得阵阵掌声。演讲结束时,他发现讲台上放着一个信封,里面是一张名片和一页信纸。名片上印着“亚利桑那大学教授维特”,信纸上列着一长串专业论文题目,并附有一段话:“教授,如果您愿意,我可将论文全部提供给您。”

  事后他才知道,那位在课堂上提问的银发学者,正是世界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维特教授。

  在后来的交谈中,维特教授对何继善说:“您的论文对我启发太大了。我们落后了。中国在这方面已超过了我们。”听到这番话,何继善的眼眶湿润了。他一直盼望的,就是祖国的地质科学走在世界前列!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双频激电法”的基础上,何继善针对我国矿山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貌特点,连续提出了“伪随机三频电法”“大深度激电法”“交流电阻率法”等一系列新方法、新技术,并研制了相应的观测仪器。

  随着金属矿产资源需求与日俱增,人类面临一个严峻现实:地表浅层易找的矿体越来越少,找矿勘探难度越来越大,找矿需要新理论、新技术、新仪器。

  为此,何继善领导的研究小组,创造性地发明了大深度、高精度的“广域电磁测深仪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种新的电法勘探方法。

  几十年来,何继善创立并发展了以“双频激电理论”为核心的“伪随机”多频地电场理论、“广域电磁法理论”和流场法管涌渗漏探测理论,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以地电场与观测系统为特色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发明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中国特色的地电场观测仪器设备,在中国应用地球物理研究领域,形成了从理论到方法技术,再到仪器设备,再到成果应用这一完整体系。

  他的发明,已在青海、内蒙古、江西等地开展了大量野外实验与研究工作,在油气藏探测、页岩气勘探、金属矿探测、煤田采空区探测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报记者 周立耘)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