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留学期间他“一刀”治好病了10年的震颤症患者■回国后他带队建立了世界一流功能神经研究中心 ■他就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第五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
李勇杰 中国“细胞刀”第一人
作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李勇杰的故事就是一部传奇。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从一个优秀的医学专家到一个杰出的学科带头人;他在十多年前首次把代表着功能脑病治疗尖端技术的“细胞刀”技术从美国引入国内,极大地提高了帕金森病手术治疗的有效率,让中国数千例患者在神奇的“细胞刀”治疗后,肌肉不再震颤僵直,失去的生活工作能力得到了恢复。 前不久,他被评为第五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
“一刀”治好10年震颤症患者
1979年,母亲一句“咱家出一个医生就好了,你就学医吧!”让李勇杰与医学相伴一生,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取北京医学院。毕业后他又选择师从著名神经生理学家乔建天教授攻读研究生。1991年,李勇杰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留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工作。
一切似乎就这样安顿下来,然而专业知识愈是增长,李勇杰愈清醒地感到自己视野的狭窄。国内医学科技数十年止步不前,早已与国际最尖端的技术水平形成断层,对他来说,这是一种煎熬。1994年夏天,李勇杰接受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神经外科的资助,来到美国,在这所世界知名医院做博士后研究。在这里,李勇杰走近了当时国际前沿的微电极导向的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稳定、长期和立竿见影的手术疗效深深吸引着他。
他还清楚的记得一位来自马里兰州的原发性震颤症女患者,那天是丘脑切开手术,脑内准确定位后,毁损开始,几秒钟之内,患者右手剧烈的震颤消失了。当李勇杰问她感觉如何,她一言不发,盯着手翻来覆去端详了许久,双眼突然涌出泪水:“ oh,it stopped. Look,after 10 years! Oh,my God!”(哦,它停下来了。10年了,我的上帝!)。
也就是从那时起,李勇杰察觉到自己的注意力和兴趣正在向一点汇聚——立体定向技术。然而,当李勇杰跻身于这一领域时却受到了不小的阻力。显然,他的这一兴趣已经超越了规定的职责范围,他一再被警告专心于本职工作。但这一切并不能使李勇杰放弃。那些日子里,他着迷一样阅读着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方面的专著、文献,在临床上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
每逢手术日,必定6点起床,他一边开车一边吃早餐,早上7点钟之前到达医院CT室。患者一到,马上帮助安装立体定向头架,观摩CT定位,然后是大约五六小时的术中电生理功能定位。此外,李勇杰还尽量挤出时间去病房观察手术后的患者,体会手术疗效和术中定位准确性的关系,以及今后改进的方向……一门心思地做这些本不属于他的“分外工作”。
1995年3月,通过电视转播的画面,李勇杰目不转睛地看着享誉世界的加州Loma Linda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医生Robert· P·Iacono教授用“细胞刀”给一位帕金森病患者做手术。凭着在神经电生理技术方面的功底,李勇杰从电视屏幕上注意到一个细节——术中电信号噪音太高。李勇杰断定可能是电生理系统的设定不太合理,与高频电刀干扰的手术室环境不适应,需要更好地屏蔽。当晚,他就写信给Iacono教授,坦率地谈了自己对技术改进的看法。这个大胆的举动,使李勇杰引起了Iacono教授的注意,很快给他回了信,并发出了工作邀请。李勇杰以优异的成绩提前结束了博士后学习,应Loma Linda大学医学中心的邀请从美国东海岸的马里兰来到西海岸的南加州,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临床治疗工作中。
就这样,李勇杰走近了当时国际前沿的微电极导向的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俗称“细胞刀”技术。当见证了无数成功的手术,目睹了太多从轮椅上重新站起来的帕金森患者时,他已被“细胞刀”所深深震撼与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