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农民工-正文
平湖钢筋工黄九西:工地走出篆刻家
//www.workercn.cn2015-08-17来源: 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平湖市区,有这样一名农民工,他白天在工地上扎钢筋,晚上则在出租房内鼓捣篆刻。他的篆刻作品已有上千方,并入选多个囯家刊物和全国性篆刻比赛。今年,他还被中国人民大学画院西泠名家书画印研究与创作班录取。他叫黄九西,来自安徽蚌埠,今年49岁。

  下午2时,盛夏的室外温度接近40℃,经过暴晒的钢筋温度接近60℃,黄九西和工友抓着一捆捆钢筋,开始切割、弯折、上料。“一天至少要处理8吨钢筋,戴着手套还是能烫出泡,每次汗滴得我眼睛都睁不开。”黄九西说,钢筋工是他的谋生之本,必须要努力去干。

  1993年,黄九西从老家来平湖当起钢筋工。“我是因为特别喜欢书法,后来才喜欢上篆刻的,书法和篆刻是相通的。”黄九西说,因为家境不好,初中毕业就回家干农活了,但他始终忘不掉学校教的书法课。

  2005年,黄九西拜师平湖著名篆刻家、书法家张宏为师,由此开始十年篆刻之路。在张宏眼里,这位农民工学生已一步步从一名“篆刻匠”成长为“篆刻家”,但学习仍然很刻苦。“只要我有时间,他不上班,都会来找我,问我字体刻得怎么样,怎么布局,这些年来一直这样。”他说。

  为学习书法和篆刻,黄九西的日子过得紧巴巴:“每年房租3800元,除掉女儿学费,平时吃穿方面就要节省点。”最近,他又要开始筹备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的学费。令他感到安慰的是,女儿学习成绩不错,也很喜欢书法。

  晚上7时,黄九西回到出租房内,待安顿好女儿和家中琐事后开始一晚的篆刻,这也是他每天最享受的时光。坐在客厅的长条凳边,他拿着刻刀和一块青田石,在方寸之间细细勾画,偶尔又停下,思忖着布局。20平方米不到的简陋租房内,房间和客厅只用一块帘子隔了开来,唐诗宋词、篆刻工具、几百块篆刻石材,散落一地。(记者 李茸 见习记者 严兰 市委报道组 任迎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