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玉米育种家李登海:再干二十年再增亿吨粮
//www.workercn.cn2015-09-30来源: 农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登海品种——农民、农民、还是农民

  过去两三年,种子行业风生水起,而市场行情则是寒意料峭。2013-2014年,在杂交玉米种子积压严重,库存量居高不下的行情下,登海种业的经济效益连续两年在全国种业上市公司中位居首位。今年上半年,经济效益又较去年同比增长9.9%。

  种子市场行情从来都是结构性的。品种的市场是农民,农民最关心的是高产。农民认可的品种,是没有销售淡季的。

  山东临邑县的农民魏德东,是“登海系”玉米品种的受益者。这位承包了数千亩土地的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曾靠“登海605”摘下了“山东粮王”的桂冠。

  2013年,中国农科院玉米栽培专家李少昆率领玉米高产团队,利用“登海618”品种,在新疆奇台县创造了亩产1511.74公斤的全国春玉米高产纪录。

  初秋,观摩玉米品种试验成果的好季节。在登海种业赫赫有名的“十六试验场”,李登海与记者谈起他的成果观:“通过了品种审定,但是推广不出去的成果,都是‘假成果’。我们要做地里的成果、农民能用的成果、能为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的成果。”

  李登海身后,试验场分区划片整整齐齐,不仅有登海新品种筛选试验,还有黄淮海品种比较试验、机收新品种展示,俨然一个中国玉米品种博物馆。记者最感兴趣的,是试验场里的单株生产力测试和亩均4500株-8000株的密度试验。

  “不同品种从单株到不同密度上的试验,为下一步品种推广打下了基础。”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对登海种业的密度试验赞不绝口。

  “我们不但要看这个品种的极限产量,更重要的是要看它在田间推广时,到底密度多大最好,比较效益最高。”登海种业公司董事李小霞告诉记者,种子最终是要种到大田里的,只有高产了,农民得利了,才算是出成果了。

  农民即市场,农民的需求决定了企业的育种方向。“比第四代中晚熟品种早熟7天”,这是登海种业基于农民种植规模加大、机械化收获程度提高的现实而提出的新的紧凑型高产玉米育种目标。

  时间缩短7天,而且是秋高气爽、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的7天,意味着玉米将错过光合产物积累达到高产的黄金时段,怎么办?

  每亩增加1000株-2000株的种植密度,可以增加光合面积,弥补产量损失。但是,这样就把因密度增加而带来的倒伏风险丢给了农民,而且机械收获最怕的正是倒伏。又该怎么办?

  利用根系发达、茎秆坚韧、穗位低的新种质资源育成自交系来解决杂交种抗倒伏的难题,以“登海618”为代表的第五代紧凑型玉米高产品种,终于对上了农民的胃口——如过去44年里,“登海”孜孜以求的那样。

  这,就是登海的故事。

  (采访组成员:唐园结江娜王瑜李飞缪翼)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