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人生八十壮志不老
耄耋之年的王泽山,丝毫不把自己当成一个可以安享晚年的老人。他依然集中力量把科研当成生活最重要的部分,思考着他倾心一辈子的火炸药问题,甚至吃饭的时候,头脑也不闲着。
这种习惯让大名鼎鼎的院士在生活中闹出不少笑话。“去北京的科研院,从南门进去要走很长一段路才能到管火炸药的楼,因为脑子在想问题,好几次走着走着就从北门出去了。经常去的地方有时候要反复转几次才能到达。去宾馆走错房间,火车上愣说别人睡了我的铺,后来发现实际上是人家的铺。这种事情好像还真不少。”王泽山有些不好意思。
王泽山的夫人已经摸透了他的习惯,知道他即使坐在那里看电视,脑子里也是在想问题,因此尽量不去打扰他。她倒的咖啡,常常热了一次又一次,最后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直到变凉。正是这种专注和效率,让王泽山得以攻克科研领域的一座座大山。
王泽山的思维敏捷,比起年轻人丝毫不逊色。“可能是大脑常常用,也像机器一样不会生锈,曾经去体检,医生说我的心脏和大脑还和60岁的人一样年轻。”王泽山说。
火炸药的研究不仅需要脑力,更需要体力。因为火炸药的试验大多在荒郊野岭的无人之地,而且条件艰苦,时间很长。王泽山毫不畏惧,跟着年轻人一起翻山越岭上野外,进试验场地。让团队成员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去内蒙古做试验,在阿拉善靶场,室外温度已经降到零下27摄氏度,高速摄像机因环境条件太恶劣开始“罢工”了,可是80岁的王泽山却和大家一样在外面一待就是一整天。“这样一次很多人和单位参与的大型试验,王老师要考虑得非常细。他觉得国家给我们经费不容易,时间、场地的安排上要尽可能让一次试验多测几个项目,充分利用每一次试验把数据测全,效率提高。”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副研究员堵平说。
1999年王泽山当选院士,当时他已经获得两项科技大奖,著作9部,可谓功成名就。“很多人觉得应该退休了,但是我个人感觉获得院士是对我的激励。在中国工程院,我见过91岁的老院士,一心想的就是发挥所长继续奉献,却从不考虑年事已高。有的专家在评选院士时,说的不是贡献,而是遗憾自己合成的20多种新炸药没能用上,虽然他的成果在远程导弹弹头小型化和射程等方面非常有价值,但是科学家在原始成绩功劳面前的谨慎态度让我非常敬佩。”王泽山说。
2016年,王泽山第三次问鼎国家科技大奖,这也是他历时20多年再次攻克世界军械领域的一项技术难题,这项发明让中国的火炮发射装药技术傲视全球。
由于火炮发射装药量大小和射程远近有关,因此欧美等发达国家讨论很多年,想尽办法研究怎样采用最简单的方式装药,最终的结论是必须用两种性能的模块搭配在一起,才能满足远近不同的射程需求。要实现“高效毁伤、精确打击、快速反应、火力压制”,这样的解决方案实在不够完美。王泽山另辟蹊径,研发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远射程、低过载等式模块装药技术,用同一性能的一种模块就可以覆盖全射程。
重复得再好也是徒劳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从哈军工一毕业,王泽山就成为火炸药专业老师,从事教学和科研。“这是国家的使命,也是强国的责任,我要担当好。”王泽山说。
在火炸药相关的学科建设方面以及人才培养上,王泽山倾注了诸多心血。他累计出版专著14部,广泛应用于国内高校的教学科研试验。培养博士90余名,绝大部分工作在武器装备领域,有的已经成为领军人才。
对于学生和团队,王泽山一再强调创新的意义。“国防要站在制高点,必须创新超越。”在王泽山眼里,创新首要的是要有科学精神。“你做得好,我就要做得比你更好,要勇于超越,追求完美。创新是技术研究的灵魂,要敢于担当。”
他这样要求自己,也是这样带领学生。他告诉学生要“看远处”“往外走”。“在我选题的过程中,王老师会问,你究竟发现了什么新问题。他认为重复别人做的事情,做得再好都是徒劳,要针对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我们的技术结构、组分配方。王老师重视技术发明的原创性,他的诸多发明也是针对别人没有提过的问题走我们自己的技术路线。这些要求对我一辈子研究的思路风格都有重要的影响。”萧忠良说。
创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是非常困难的。王泽山的秘诀是,一方面保持科学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找到科学方法。“前者是要有坚忍的意志、不懈的恒心,遇到困难不要轻易动摇,踏实向前;后者是恰当地估计自我,拓展性思考,多问为什么,追问怎么做。这在我的研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王泽山说。
科学研究方面,王泽山创新不断,就连日常生活中,王泽山也喜欢接触和了解各种新事物。王泽山是学校里最先接触计算机的人。如今,他还会经常在微信上和大家交流,平时出差订机票、预订宾馆,王泽山都是自己在网上操作完成。
80多岁的王泽山,还将继续在他钟爱的火炸药研究领域,以满腔热血和坚定的信念开辟新的天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杜芳)
一位“三冠王”老院士的科研情怀 | 2017-01-09 |
“三冠王”王泽山院士: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 2017-01-09 |
王泽山:一生只做一件事 不料却成三冠王 | 2017-01-09 |
“80后院士”王泽山:一辈子只想做好一件事 | 2017-01-09 |
老院士王泽山:“一辈子专注做一件事” | 2017-01-09 |
王泽山:“一辈子专注做一件事” | 2017-01-09 |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活跃在科研一线的“... | 2017-0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