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科学技术史研究者董杰:彰显民族智慧 振兴传统工艺(组图)
//www.workercn.cn2017-06-28来源: 中国青年网
分享到:更多

  从传统工艺中发掘民族智慧的结晶

  董杰从事的专业是科学技术史,传统工艺属于技术史研究的范畴。“在科技史的研究中,学术界对边疆少数名族科学技术史关注较少。”董杰向记者介绍,少数民族的科技史中以传统工艺为主,技术成就相对辉煌。

  一次偶然的机会,董杰接触到蒙古族传统牛角弓制作艺人诺敏,了解曾经引以为傲的蒙古族传统牛角弓制作技艺目前已经濒临失传,草原上射箭比赛所用的弓箭是国际弓,而非传统牛角弓。

  “传统牛角弓的制作涉及到材料学与力学,把不同材料如何恰如其分的粘黏在一起,弓的弯曲程度在多少适宜,这些都是游牧民族的智慧结晶,我们要把他们的智慧发掘出来。”得知现状,董杰立即致力于蒙古族传统牛角弓制作技艺的发掘和保护工作,并积极组织编写申报书,一级一级申报非遗名录,最终成功将传统牛角弓制作技艺成功列入第三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去年,西藏马术队从诺敏的手工作坊购买了80多把牛角弓。国家与自治区的民运会已把传统弓箭射击作为比赛项目,这些都为传统牛角弓制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这项传统工艺的保护振兴营造出活态传承空间。当前,诺敏的手工作坊已初具规模,共吸纳5位民族兄弟就业,年收入达三十万。

董杰(左一)指导农耕文化博物馆建设。本人供图

  2015年,在克什克腾旗常善沟调研榨油技艺时董杰发现,当地农民的榨油技艺与元代《王祯农书》中记载的卧式锤榨法完全一样。

  “卧式锤榨法作为中国非常传统的榨油方式,最早见诸史册的就有700年以上历史,并且常善沟是一处活态的技艺传承地,在全国范围内都非常罕见。”董杰告诉记者,与现代榨油技艺相比,卧式锤榨技艺能最大限度保护油脂粒子不被破坏。

  只有将古法榨油技艺产业化,给村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才能从根本上保护传承和振兴这项古老的传统工艺。于是,董杰开始为村民制定捶打麻油的生产标准,并用榨油工艺联动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起初农民都有自我意识,共有的集体意识比较淡薄。”董杰就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并自费10万余元申遗、申请集体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等进行品牌的建设和推广。在这样的方式下,村民们逐渐认识到卧式锤榨是常善沟的集体品牌,有了集体主人翁意识。

  现今,古法榨油工艺已辐射带动周边1974户农牧民脱贫致富,农牧民可以同时从事亚麻籽的种植业、加工业与销售,一户农牧民的年收入最高可达12万。

  在董杰看来,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是学术研究的重要价值之一。“农牧民通常处于边远落后地区,经济条件差,我们学术研究要致力于把来自他们智慧结晶的传统工艺弘扬出来,并为他们带来经济效益,帮助他们脱离贫困。”

  用科普带动民族文化交流

  2014年董杰受邀访问中国台湾地区,为当地学生讲授中国传统科技文明,进行民族文化交流。在阿里山的山美国民小学,董杰给当地几十名小学生展示蒙古族传统工艺等民族工艺。“当地学生的印象中,我们内蒙地区的生活非常单调,就是一个草原,讲授我们丰富的民族文化与地貌之后,他们才有了正确的认识。”董杰说,只有将科学技术史研究成果通俗化、普及化,才能向更多人展现中国传统科技文明、内蒙古民族文化。

  每年6月份,内蒙古自治区的科普活动周,董杰往往都会选择去边远落后地区进行主讲。“用历史展现不同民族间的融洽互通与共同进步,正是这种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与文明的进步,同时有利于提升边疆地区的向心凝聚力。”

董杰(左一)前往台湾地区传播交流民族文化。本人供图

  “说到中华文化软实力,不仅仅是四书五经与诗歌等中原传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形成过程中,少数民族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董杰认为,在特别重视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传统文化保护与振兴的今天,应遵循多元一体思想,将各民族代表性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展现出来,并积极思考创造性转化和与创新性发展。

  “学之大者,为国为民。”谈及未来的科学目标,董杰说,一方面期望通过科学史展现出东方语境下中国的数学对周边民族起到的作用与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传统工艺,希望能为生长的这片土地,为内蒙古农牧民们带来文化与经济上的效益。(中国青年网 记者刘尚君 实习记者 刘一梦)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