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新华社深圳9月1日电题:从砍柴割草到“编写生命密码”——记基因组学家杨焕明
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全基因组“霰弹法”策略对大型植物基因组进行测序,独立完成超级杂交水稻父本籼稻“9311”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图”;在抗击非典行动中研制了SARS的诊断用抗原、抗体和相关标记物,并在全球首个公布SARS诊断试剂……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研究员杨焕明,一名从砍柴割草、捕鱼捉虾到“编写生命密码”的基因组学达人。
儿时经历成探索科学动力
出生于浙江省乐清市一个山村的杨焕明,小时候一放学就得去砍柴割草,每逢周日还得冒着被淹死的危险,到海边捉鱼蟹。右手一道几厘米长的刀疤,是他儿时翻山越岭辛苦劳作的见证。
“哪个农村孩子,不希望‘不劳而获’呢?”小时候的杨焕明,心中有个“拔苗助长”的梦想,他恨不得秧苗能一夜长成稻谷,谷子能像蚕豆那么大。
一次,杨焕明从邻居沾满泥巴的手中看到了一节莲藕,这种生长于淤泥之中、横切面巧妙排列数个小孔的植物,让他感觉到生物的神奇。“这是我第一次为神奇的大自然所造就的生物之美所感叹!”他说。
让杨焕明被科学力量所震惊的还有柴油机和农药。柴油机的出现,取代了龙骨水车,提高了父辈们灌溉农田的效率;农药的喷洒,不仅没能灭绝害虫,还污染了河田里的鱼虾。
正是这些经历,让杨焕明开始爱上自然,产生了探索科学世界的动力。
在几十年前的“上山下乡”期间,杨焕明在当地一家酿造厂总技术员的帮助下,阅读了大量生物教材,还学习了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当吃苦耐劳的杨焕明被乡亲们认为以后能做生产队长时,他心里想的却是:“我一定不会在这里一直待下去。”
1975年,杨焕明进入杭州大学生命科学院就读,自此,他正式踏进生物学的世界。
如今,杨焕明不仅走出了山村,还走向了世界,成了生命密码的破解者,在基因组学研究的国际舞台发声。
埃博拉病毒最新论文发表 5位作者因感染病... | 2014-09-04 |
喻树迅:让高科技走进棉花田 | 2014-09-04 |
喻树迅:守望棉田三十载 | 2014-09-04 |
华人科学家史佩勇成功克隆出寨卡病毒 | 2014-09-04 |
盘点十二位院士的中学时代(图) | 2014-09-04 |
韩春雨:做科研就要“莫问高”(图) | 2014-09-04 |
“西瓜大王”许勇绘首张基因图谱(图) | 2014-09-04 |
汪建:让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组图) | 2014-09-04 |
黄路生:解析家猪遗传的“中国基因”(组图) | 2014-09-04 |
谢泽雄:“编写生命密码”的90后“男神” | 2014-0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