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深圳特区报:将文明出行积淀为内心的习惯
//www.workercn.cn2014-05-23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希望法治不仅能“通城”,让城市道路变得更加通畅起来;也能“通心”,让规则意识、文明意识在更多人的心里通畅起来

  “法治通城”行动实施以来,通过一系列严惩措施,一些以往司空见惯的交通违法乱象得到了有力整治。而整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法治来促使更多人将文明出行内化为自觉习惯,进一步培育城市交通文明。

  针对日益增加的拥堵压力,深圳至今没有选择在一些城市通行的限购、限牌等做法,而是尊重市民选择权,市民既可以享受私家车的便利,也能够理性地选择便捷的公交出行方式。正因为如此,对市民来说,学会遵守起码的交通规则,乃至学会如何在公共空间生活,就成了一道越发重要的考题。

  因为,交通拥堵很多时候并不是汽车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交警部门分析发现,深圳三成左右交通拥堵是因驾驶员不文明行车和违停造成的。道路资源不可能无限制地拓展,但对交通规则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却可以从法治的角度不断地得到“拓展”与积淀。

  一个成熟的汽车社会,不仅体现在规模上,更应体现在文明程度上。如果汽车文明的进化跟不上汽车数量的增长,则必然带来社会隐痛。事实上,种种交通违法乱象折射的正是一些人现代性素养的贫乏。在一些人那里,汽车成了炫耀身份的标志和横冲直撞的理由,无所顾忌地闯红灯、超速、醉驾等,不以为耻,反以为“酷”。

  还有一些人,并不是不懂交通规则,而是要么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交警没有三头六臂,不一定罚得过来;要么是根深蒂固的法不责众心理在作祟,想着反正大家都违规,再多自己一个算不了什么,甚至反而觉得守法就“吃亏”了。

  但需要强调的一点常识是,这样一个分工愈来愈细的时代,人与社会,人与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命运愈来愈不可分割。任何对规则的漠视甚至践踏,都会形成一种“反作用力”最终伤害到自己身上。举例而言,如果人人都想抢时间而置红绿灯于不顾,最终的结果一定是交通瘫痪,秩序混乱,人人都是输家。遵守规则表面上看是为了他人,但说到底又何尝不也是为了自己?

  正是从这样的角度看,我们希望市民不但能将遵守交通规则当成内心的律令,还能积极行使监督权,劝阻或举报遇到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使违法者处于这种无处不在的移动“摄像头”之下。对一个渴望拥有更美好的公共空间生活的市民来说,这是一种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深圳正在大力推进国际化建设,城市公共文明也应更有国际范儿。比如,我国的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平均每1000名港人仅拥有0.29公里的道路,但其道路多数情况下畅通无阻、秩序井然。这同香港城市公共交通发达有关,也与港人文明出行的习惯紧密相联。

  文明出行是城市品质、城市气质的重要支撑点。车让人让出一分敬畏,人让车让出一分安全,车让车让出一分秩序,可以说,人人都是城市形象“代言人”。希望法治不仅能“通城”,让城市道路变得更加通畅起来;也能“通心”,让规则意识、文明意识在更多人的心里通畅起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