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搔痒不着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清代著名书画家和文学家郑板桥的这副对联,上联虽是赞扬,但没“赞”到点子上,就像“隔靴搔痒”一样没用;下联虽然语言尖锐如“骂”,可是“骂”得鞭辟入里,深中要害。那么,套用他这首诗意,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批评必须要“真批评”, 只有“真刀真枪”地进行“辣味批评”,才能 “排毒治病”。
可看到一些报道披露,有些地方批评与自我批评发生了质的变化。有的民主生活会缺乏火力,批评没有“辣味”,“怕”字当头,谨言慎语,流于形式:“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有的批评变成吹捧,奉行“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人主义”,批评自己“放高炮”,批评领导“放彩炮”,批评同级“放哑炮”;有的批评拐弯抹角,遮遮掩掩,好像“打太极”、“推八卦”;有的批评避重就轻,隔靴搔痒,轻描淡写,模棱两可,不触及灵魂;还有的明贬实褒,变成相互评功摆好的“集体按摩会”,比如“批评”领导“有时对同志要求太严”、“干工作不注意身体”、“忙工作不顾家”等等。另据《经济日报》载,一些地方在批评环节上走过场、搭花架。自我批评轻描淡写,查摆问题避重就轻,甚至变成了自我表扬;相互批评又顾虑重重,怕得罪人,怕有损团结,说起话来云山雾罩,批评起来蜻蜓点水……这种不良风气,致使批评变了味,不但丧失了党内批评的应有功能,也丢弃了传统,败坏了党风。
看来,要想“排毒治病”,必须开展“辣味批评”, 敢于“刺刀见红”。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传家宝,是我党与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因此,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动真格有“辣味”,充分发挥刮骨疗毒的“刀锋”作用,敢于针针见血,刀刀见红。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敢于向自己开炮,勇于拿自己动刀,这样挖掘才见根子,碰撞才有火花,交锋才分正误,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众所周知,辣椒不仅能调味,还具有药性作用。我党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恰似生活中的辣椒,不仅能调剂治理国家这道大菜,更能治愈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的疾病。因此,要大力营造有辣味的民主氛围,批评要掏心见胆,深刻尖锐,句句撞击人心,触及思想灵魂。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切实把自己摆进去,广泛听取意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整顿、大扫除,彻底亮明思想,真正戳到痛处,找准问题,着力整改,通过“红脸出汗”达到“排毒治病”之目的。
要想“排毒治病”,“辣味批评”要出于公心。首先批评者要丢掉“怕”字,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公正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不扣帽子、不抓辫子、不打棍子,据理分析,以理服人;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通过善意的批评帮助同志改正缺点、纠正错误;坚持平等的原则,不论党龄长短或职务高低都要接受批评。其次被批评者要胸怀“诚”字,善于接受批评。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被批评者要虚心接受批评,闻过则喜,闻过则改,听得进逆耳之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应具有这样的宽广胸怀。再次是自我批评者要破除“满”字,讲真理不讲面子,发现缺点、失误,及时痛改前非,吃堑长智。
要想“排毒治病”,“辣味批评”还要与人为善。“辣味批评”要讲究批评艺术,不是胡说乱批一通了事,而是要 “真批评”,让被批评的人心悦诚服。同时要乐于接受批评,不能讳疾忌医。孔老夫子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我们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中,要检查工作中有无尽到责任,有无玩忽职守,要克服各种杂念,不能为私心所扰,为人情所困,为关系所累,为利益所惑,摆正个人得失与党和人民整体事业的关系,把自己不良思想、不良行为、不当作风挖出来,真正让自己汗颜脸红,彻底清除自身的存在问题,始终保持肌体健康,使“四风”积弊无处藏身。
陈毅元帅曾说过:“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只要我们进行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把“辣味批评”搞得愈浓烈愈好,且要成为常态化,就会取得成效。事实证明,唯有开展“辣味批评”,才能真正触及思想和灵魂,“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 就会营造风清气正的民主氛围,使“批评”、“团结”之花绽放得更加艳丽,达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