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燕赵晚报:再也不能干得不偿失的傻事了
//www.workercn.cn2014-07-16来源: 燕赵晚报
分享到:更多

  2001年,贵州万山汞矿因资源枯竭关闭,曾被称为“中国汞都”的万山特区由此凋敝。当地居民因此饱受离异、失业、汞中毒甚至死亡的困扰。因为污染,汞中毒者鞋穿重了就走不动。目前,针对此前因汞带来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万山特区拟重点对下溪乡和敖寨乡沿河两岸的4783亩污染耕地进行修复,这个项目需要投入20亿元。(7月15日新华网)

  贵州万山汞矿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无序开采之后,当地早已进入了全面偿“债”的阶段——很多人身体的病痛和精神的荒废、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主要“债务”,由于万山汞矿在十几年前已经关闭,因而,这种偿债属于绝对偿债或纯偿债。眼下,仅治理恢复部分被污染的耕地这一项“债务”就高达20亿元,再加上恢复因开矿而破坏的地貌和植被的“债务”、难以估算的健康“债务”甚至生命“债务”,以及农产品安全“债务”等,“债务”总额巨大,我们不知道这么多年来万山汞矿创造了多少收益,但在这么多“债务”面前,万山汞矿的开采很可能得不偿失。

  诚然,万山汞矿历史悠久,已开采数百年,其生态和健康等“债务”中有部分也属于历史性债务,但实事求是地说,万山汞矿的大规模高强度开采还是发生在现代,其生态等“债务”也主要生成于现代,因而,现代人更应该为万山汞矿的“债务”承担主要责任。

  万山汞矿的“负债”情况只是国内众多发展项目的一个缩影,在各地,几乎都可以找到得不偿失的发展项目,而在矿产开采行业中,得不偿失的项目所占的比例最高。如稀土产地江西赣州,若对开采稀土等矿产破坏的土地进行生态修复,预计资金投入将高达380亿元以上。而赣州市在2011年的财政总收入,也就只有180.32亿元。显然,比之万山汞矿,赣州稀土开采的得不偿失有过之而无不及。

  发展的得不偿失既给人们留下了沉重的“债务”,又给人们留下了沉痛的教训,我们再也不能干得不偿失的发展傻事了。这就要求我们算好生态账,算好健康账,算好发展的总账,向有可能得不偿失的发展项目说“不”。当然,从上至下都应该改变考核模式,增加生态考核的分量,用绿色考核引导和培养官员的绿色政绩观。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