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解放日报:“粉丝电影”就是蹩脚电影吗
//www.workercn.cn2014-08-01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电影《小时代3:刺金时代》、《后会无期》的集中上档和票房高涨,使得“粉丝电影”再次掀起舆论漩涡。

  人们之所以热议“粉丝电影”,一个重要原因是,电影的故事叙事似乎乏善可陈、拍摄手法也称不上高超,但票房却因“粉丝”追捧而出奇的好。所以,有些观点直接将“粉丝电影”等同于低水平的蹩脚电影。就连郭敬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忙着将自己与 “粉丝电影”划清界限,称《小时代》不是“粉丝电影”。

  “粉丝电影”的兴起并非始于今年,2011年上映的《孤岛惊魂》堪称“粉丝电影”的代表作。这部投资成本仅400万元的国产惊悚片,在上映前并没有受到业内的重视,而首映当日预售票一小时内便售罄,上映一周多收获5000万元票房。其中,女主角杨幂的粉丝“蜜蜂”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带动作用。再往前追溯,在某些娱乐明星的演而优则唱或唱而优则演中,都可以窥视到“粉丝”的巨大力量。只不过,今天一些影片把这种“粉丝”与偶像间的关系商业化运用得更加精准而已。

  异军突起的“粉丝电影”并非都是粗制滥造的,其中不少是满足了当前观众的观影需求,如青年人对偶像的观影需求,特定人群对惊悚片带来刺激感的需求等。此外,“粉丝电影”中也有不少对传统电影的突破:一是制作形式的突破,即通过针对特定目标人群、低成本制作来获得票房。二是推广形式的突破。譬如,偶像们在微博上卖个萌就可收获大量眼球,而不单纯依靠大手笔的重金推广。这些都是“粉丝电影”走红的内在原因。

  最重要的是,粉丝电影业还带来了对电影商业价值该怎样评价,以及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关系的更深思考。众所周知,电影是社会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商业价值的综合体。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电影的商业价值是附着在艺术价值之上的,一部艺术价值不高的电影不应有也不配有商业价值。相反,很少有人把电影的营销和推广看作一个具有独立价值的部分。但是,“粉丝电影”的走红,让人们看到精准的市场定位等在电影中的独特价值。其实,对于电影而言,故事与营销是两个有紧密关联、但又各自独立的领域。即使故事平平,好营销一样能让电影获得高度评价。

  当然,“粉丝电影”也伴生着很多问题,如会不会过度助长“粉丝”的追星,日益削弱电影的艺术表现;“粉丝”过度狂热,不同阵营“粉丝”间彼此谩骂甚至人身攻击,等等。但市场本身还是一个相对公正的机制,过度透支偶像的信誉是不可能长久的,“粉丝”也未必会买账。而没有内容支撑、仅靠“粉丝”追捧的电影,也走不远。

  在电影产业中,市场的失灵并不体现在“粉丝电影”的意外走红上,而是典型地体现在高艺术价值电影常常处于无米下炊、无人喝彩的窘境上,后者如何善用“无形之手”或许更值得思考。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