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钱比儿子还宝贵吗?”13岁的男孩肖栋怒视父母,雷霆质问。其家在湖北洪湖市峰口镇塘咀村。5岁时,父母被迫到深圳开的士,肖栋从此成为虽有爷奶照顾,实为“心灵孤儿”的留守儿童。
每天都在思念父母的焦虑中度日如年!渐渐地思念变成了憎父恨母:“在我最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把我抛弃了!你们只知道赚钱,赚钱……钱比儿子还宝贵吗?”肖栋父母面对儿子的质问惶惶不可终日。在深圳打工,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就是为了养儿读书,怎么独子毫无感恩还成了仇人?扪心自问,儿子是金不换啊,只是目前不得不将打工赚钱优先于教育儿子。谁不想“鱼和熊掌兼得”?他们曾从深圳返回家乡开运输车,结果是赔本。田园收成入不敷出,就地打工得不偿失,只好重到深圳当民工,忍受每次分别时儿子撕心裂肺地追赶……
这一撼动人心的“父子对”,见于8月12日《南方都市报》“关注留守儿童调查样本”。可怜的农民工们,失了故园失孩子。
如此“父子对”,是否为“隆中对”和“延安对”的继续呢?若是,以肖栋父母的小学文化,恐怕难以胜任。据洪湖市教育局近日提供的一组数据:全市留守儿童达13941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23%;整体学习成绩都在中下等,其中学习困难者达到6483人,占46.5%。而这一数据又被省妇联认为有普遍性。这组数据的深意何在?暗示“翻身作主的工农将只有无能的民二代”,而“无能的民二代”是绝难再“翻身作主”的——因为教育环境的巨大差别,今后工农的孩子极难成为社会中坚。而“君君臣臣民民”的社会一定不会是稳定结构。
可见,“父子对”并非是只关乎肖栋父子的个案,而是今日中国亿万农民工的共同困境。如此事关全局性、普遍性的“父子对”,父母官是否应该站出来应对?
明眼人皆知,今日中国农民的孩子多成“学习困难者”,与城镇化发展的误区有关。没有人的“城镇化”,则肖栋式“父子对”永无缓解——成千上万的肖栋将少时仇父,长大恨社会。一不会种田,二不爱做工的“心灵孤儿”们,极可能成为社会边缘人甚至影响稳定。
举一反三。“钱比儿子还宝贵吗?”可以多方面扩展,这个代数公式中,“钱”代表短期利益和小利,“儿子”则代表长远根本和大利益。“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大道往往被小小的成功所隐蔽,直言常常被浮华的盛世所掩盖。
“父子对”与“隆中对”、“延安对”一样,都是小大之辩。“大知闲闲,小知间间”。一个团体一个人,永远的困惑就是大小难辨。看似天大的利益,却往往是定时炸弹。